“我成了小区里的大管家!”近日,谈起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后的感受,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炳辉社区安装公司小区党支部书记郭小靓说,“一年多来,我们开展入户走访,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诉求,群众也真的把我当成了亲人,很有成就感!”
2023年,合肥市常住人口超过980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要求。2022年以来,合肥市紧盯小区这个群众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探索基层治理重心从“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延伸,全力推动党的组织建到小区、党群议事开在小区、难点问题解在小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组织体系——
一小区一组织
包河区烟墩街道有26万人,是合肥市最大的街道,回迁小区多,矛盾纠纷突出,投诉信访量一度居高不下。去年5月,街道实体化建立40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对60余个小区实现了组织全覆盖,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片区)党组织书记,带领小区党员开展上门入户大走访,在矛盾化解中密切党群关系。
按照“便于党员开展活动、便于群众参与议事、便于社区领导治理”的原则,合肥市全面调整优化小区(片区)党组织设置,全市4800余个住宅小区按照“一小区一组织”,开放小区和独立楼栋按照每500户左右整合为一个片区,共成立3836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
在庐阳区平楼社区馨苑小区地下车库入口,监控探头已经运行2个多月,车辆剐蹭纠纷明显少了很多。问题的解决,与庐阳区人大常委会四级调研员唐永龙的协调帮办分不开。去年7月,他来到平楼社区担任基层治理指导员,“小区群众哪里反映问题多,我们就专攻哪里。”唐永龙说。
合肥市树立一切工作到小区的治理理念,不断加强小区党组织力量配备,选派市县两级63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社区担任基层治理指导员,2662名街道(乡镇)干部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3788名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招募8709名居民党员骨干担任红色小管家,不断建强“基层治理指导员+小区党建指导员+小区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队伍。
做优自治机制——
搭建党群议事平台
“感谢社区在小区内架设充电桩,解决了小区‘飞线充电’问题”“以前我们小区里没有停车位,车辆乱停,社区规划了停车位以后,车辆进出方便多了”……近日,蜀山区稻香村街道老旧小区孙北小区的居民高兴地谈论着身边的变化。这是小区党组织开展“周末议事厅”活动以来,小区治理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
群众利益无小事,合肥市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在全市各类小区搭建“周末议事厅”“香樟树下话家常”等党群议事平台1400余个,1.6万余名群众常态化参与党群议事,对街道社区的工作更理解、更配合了。
每天下午3点45分,蜀山区蜀麓苑社区的宝妈陈娜都会穿着红色马甲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除了接自己的孩子,她还是另外5名孩子的“共享妈妈”。接到孩子后,陈娜会带他们一起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写作业、吃晚饭。像陈娜这样的“共享妈妈”,社区党委一共招募了10名。
将“服务对象”变为“工作力量”,合肥市坚持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持续培育孵化党员志愿组织、群众性活动组织,在全市小区成立1957个志愿服务队、1488个党员先锋队,常态化为小区居民提供幼儿看护、上门送餐、便民理发、家电维修、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培育了“叮叮当当修理铺”“余姐缝纫社”等一大批群众认可的志愿服务品牌。
聚焦难点问题——
红色小管家上门服务
“儿女都在上班,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以前都是自己凑合,现在顿顿有荤有素,口味也很符合我们老年人。”新站高新区光明之家小区70岁的许国华是社区食堂的常客之一,每到饭点,他就和“老伙计们”结伴前来。一荤两素一汤只需10元、一荤两素加半荤只需12元。
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合肥市在各社区建成并运营老年食堂226个、助餐点625个,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红色小管家送餐上门。
瑶海区恒通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一个老军工企业家属区,居住了很多企业退休老职工,为了更好照顾这些老人,社区党委与老人们立下“窗帘之约”——7∶30开窗帘,18∶00关窗帘。“我们自己制作了窗帘,上面有‘窗帘之约’标识。红色小管家每天在小区穿梭,定时关注老人生活动态。”红色小管家郝素云说。
合肥市全面推行“有事专找小管家”工作法,每名红色小管家联系服务250户左右居民,根据每户家庭情况和实际需求,明确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8类特殊群体常态开展“敲门行动”,提供物品代买、业务代办等服务,用暖心服务换取群众舒心体验。(本报通讯员 合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