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
忙完夏收夏种,安徽省涡阳县大陈镇满园红采摘家庭农场的主人张洪敏依然很忙,忙着把成筐的水蜜桃、油桃装车外运——5年前,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的农场,如今到了收获时节。
虽然是一脸丰收的喜悦,但说起当年扶持农场发展的“刘书记”,张洪敏便不禁哽咽:“这么好的桃子,他一口也没有尝就走了!”让张洪敏不禁动容的“刘书记”,是涡阳县高公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亚。今年3月12日,年仅48岁的刘亚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干部,要带群众脱贫致富
翻开刘亚的履历,通篇离不开一个“农”字:1989年7月,21岁的他从芜湖农校毕业进入农技推广中心工作,1996年到临湖镇挂职科技副镇长。接下来的20年,他先后任职5个乡镇,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1年,一直工作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
涡阳是全国贫困县,发展地方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压力巨大。每到一处工作,刘亚都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遇到张洪敏时,时任大陈镇党委书记的刘亚,正在探索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农业合作社以提高群众收入。所以,张洪敏的家庭农场一遇到困难,刘亚就会赶到现场解决问题。
周翔,是涡阳县义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说起刘亚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事,打心里服气。义门有个“穆老荒”,一万亩左右的农田基本“靠天收”。2014年8月,刘亚带着周翔等人,前往“穆老荒”现场办公。周翔记得,刘亚随身带着皮尺,为保证准确,哪块地如何治理、道路修多长、沟挖多深,都用皮尺量。尺子不够长,刘亚就迈开步子一步一步丈量,现场拿出方案。如今的“穆老荒”,夏秋两季旱涝保收,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吨粮田。
党员,组织上咋安排就咋办
2015年5月,涡阳县委调时任义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亚任高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义门是全县条件最好的镇,而高公是有名的落后镇。
“是我找他谈的话。”当时,县委书记胡明文正在邻县参加市里会议,任职谈话就安排在胡明文的房间里。高公镇位于两市三县一区的交界之地,人员成分复杂,治安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滞后。“派他去,最能让人放心。”常委会上大家一致推荐刘亚。从标里镇到大陈镇、义门镇,从来不跟组织谈条件的刘亚,这次也不例外。这边谈话一结束,那边就到高公镇报到任职。“共产党员,组织上怎么安排就这么办。”刘亚这样解释。
高公的同事们至今清楚记得,刘亚在第一次干部会议上铿锵有力的话语:“党把高公镇和49000名人民群众交给我们,如果年复一年,落后面貌依旧,我们如何对得起党?如何面对这里的群众?”上任一个星期,刘亚就把全镇11个村跑了一遍,对高公的民情、自然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辛苦付出换来的是面貌大变,到2015年年底,不到8个月的时间,高公镇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进步,综合考核排名在全县晋升了6个位次。
群众,无论如何都不能慢待
今年3月4日,是刘亚离任高公镇的前一天——县委选任的新书记已经完成公示程序,而刘亚也将调回县城工作。就在那天,刘亚却还在接待来访的村民,认真地谈3个多小时。
“群众,无论如何都不能慢待。”这是刘亚担任乡镇干部的座右铭。为了不慢待贫困户于小元老人,刘亚在端午节陪父亲在外地看病的情况下,在医院里给村支书于涛打电话,请他代自己给老人送上500元过节费。刚刚回到家,刘亚就赶到于楼村把钱还给于涛,然后去了于小元的家。
“没想到,这些东西成了刘亚同志的‘遗书’。”现任高公镇镇长张心乾,看到刘亚留给自己的一叠材料,泪流满面。临别当天,刘亚走进他的办公室:“临走了,也没什么送你,这是我写的一些工作心得,留给你看是否用得着。”这一叠8份32页的材料,内容既涉及秸秆禁烧、生产技术,又有低保审核等,都是他根据镇里实际和群众口味总结的心得。张心乾说,农村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每次中心工作来了,刘书记跟群众交流的效果都很好。“他不慢待群众,总能把工作做进群众心窝里。”(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