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一片冰心在玉壶——追记我国汽车工业开拓者郭力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08:56
来源:新华社

1976年2月20日,北京迎来初春,一位60岁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一生。

中国汽车工业,从一穷二白到自主研发、生产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凝结了几代新中国汽车人薪火相传的创业精神,而这位老人则是新中国汽车人的领航者。他,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创者,第一汽车制造厂首任厂长郭力。

“当着厂长找厂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决定在东北长春至四平一线选择厂址建设汽车厂。1952年,时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的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后正式命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随即带领筹备组部分同志赶赴冰雪刚刚消融的长春。

在长春市郊一个叫孟家屯的地方,郭力指着一望无际刚收割完的庄稼地,兴奋地对刚报到的年轻人说:“我们就要在这里建设我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

面对“一无人力、二无阵地、三无经验”的创业初期,郭力求贤若渴,大量“招兵买马”。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山脉,数千名干部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长春。郭力还派人到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学,动员应届毕业生成批来参加汽车厂建设。到1953年建厂前,四千多名各方面人才组成我国汽车工业首批技术、业务骨干队伍。

正当大家在郭力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筹建汽车厂时,他却有了“让贤”的想法。郭力曾告诉老战友文格,他想请一位熟悉东北情况的人当厂长,自己当副手,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调动各地力量支持一汽建设。

随后,郭力多次赴北京、沈阳,向党中央、东北局请调厂长。1953年初,郭力终于盼来了接替他的饶斌,自己“降职”为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饶斌抓基本建设,郭力抓生产准备;饶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郭力踏踏实实、认真细致,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圆满完成三年建成投产的任务。

“口子不能开”

郭力出差多,他就定下四条规矩:不住套间、不摆阔气;少用公车、多坐公交;没有特殊事务时自己动手,不带秘书;办完公事立即返厂。曾任郭力秘书的赫世跃说:“我同郭力厂长出差时住的都是标准间,两个人挤在一个屋里,也从未去游山玩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汽有一定的汽车计划外分配权。这个“权”怎么用?郭力定下制度:由供应、基建、设备等职能处室上报申请方案,年末由厂长组织申请单位和销售处负责人开专题会议,逐项公开审议,摆在桌面上解决。

一次,郭力家乡的亲属要买汽车,在他家住了十多天,最后还是空手而归;一汽每年要补充一批人员,家乡的亲朋好友先后找上门要求安排工作,都被郭力婉言谢绝。郭力说:“我要是开了这个口子,今后我怎么去管别人!”

看似不近人情的郭力,面对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母亲文秀来信为家乡经济建设买车时,他立即热情支持。

在郭力的子女眼中,温和可亲的父亲,在有些事上却显得近乎苛刻。郭力的女儿郭栖栗回忆说:“弟弟有一次从厂冰球队借了一双好看的冰鞋,父亲知道后,脸色一下变得很难看,‘公家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借呢!别的同学都穿学校的冰鞋上课,为什么你嫌冰鞋不好看!记住,干部子弟并不比普通百姓的孩子高贵,要说区别,就是你们应该做得更好!’弟弟乖乖地将冰鞋还了回去。”

淡泊名利 一生实干

1956年7月,当第一批“解放”卡车驶下总装线,举国沸腾,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宣告终结。而在此前一年半的生产准备期,郭力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7552台(套)工艺设备、2498种自制零(合)件、916种金属材料……人们常常看到郭力站在办公室墙上的厂房图纸前,就像他当年在冀中创建兵工基地当指挥员一样运筹帷幄。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回忆说,1959年,郭力重回一汽厂长的岗位,那时,何光远在锻造分厂当厂长,锻造厂冬冷夏热,劳动条件很艰苦,招工非常困难。因此,何光远想借鉴国外的经验,在锻造车间搞“计件工资”试点,实行按劳分配。这在当时是关乎“政治方向”的大事,一汽劳资处的同志不敢答应,何光远就去找了郭力。“没想到他十分支持,说有问题他担着。后来证明‘计件工资’确实有效,工人待遇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

1964年,郭力调任第一工业机械部副部长,兼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经理。当时,中央决定建设二汽,要求三年建成,由一汽为主包建。最初的筹备工作又落在郭力肩上,他从一汽抽调得力干部组成筹备组,亲赴鄂西北山区选址。

从三十多岁担任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到60岁离世,郭力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民族汽车工业。

淡泊名利源于坚定的信仰,实干创业源于坚守的情怀。对于中国汽车人,跨越时空的郭力精神已化作心中巍峨的丰碑,汇聚成建设汽车强国的不竭动力。

“我们将继承和发扬郭力等老一辈汽车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汲取前行的力量,不负使命和重托,继续为振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实现汽车强国梦想,而矢志不渝、克难奋进。”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说。(新华社长春2月25日电 记者郭翔、华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