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白河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开展“包百村、联万户、帮发展、促和谐”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并将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重要载体,把参与调研工作的主体扩大到县、镇、村三级所有的党员干部,把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由“重点联系”拓展为“全面覆盖”,建立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真诚欢迎,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赞誉。
一、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白河县委及时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专题调研,在总结过去群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包百村、联万户、帮发展、促和谐”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白河县辖12个镇12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1万,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6%,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从全县面上看,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仍然不够均衡。特别在一些后高山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光靠镇、村两级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借助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构筑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开展“包联帮促”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主动围绕“三农”工作出主意、想办法,破难题、闯新路,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攻坚破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2、作为加强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密切联系群众,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环节。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组织形式、社会结构和利益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农民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农民流动性日益增强等影响,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群众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有的地方工作条件好了、路宽了、通讯发达了,群众见干部却更难了,导致上情下不去、下情上不来的现象;少数群众对党员干部有怨气、不信任,导致农村矛盾大量增加,等等。这些问题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白河科学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必须有效应对。开展“包联帮促”活动,能够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深入基层一线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转变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保持农村和谐稳定,进而增加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
3、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白河县各级党组织紧扣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要求,大力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班子、阵地、队伍、机制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班子软弱、发展落后、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难点村。通过开展“包联帮促”活动,使各级部门党组织与包建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关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交朋结友,打通城乡党建工作互联互通的渠道,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城市优势党建资源向农村的延伸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二、主要做法
1、领导联点示范。结合县级领导联镇工作,全县30名县级领导干部负责指导联系镇开展“包联帮促”活动,并在所联系镇确定一个村作为联系点。由县级领导带队,抽调部门和镇干部,组成专门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深入解剖,开展调研活动。工作组人手一本《民情民意调查工作日志》,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每天的工作内容有记录。驻村工作组对群众反映的上学、就医、就业、住房、产业及村组今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逐一建立“民情工作台帐”。通过联镇县级领导深入镇村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难题、督促检查、具体指导,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部门包村共建。明确124个县直部门、事业单位和镇直单位包抓124个村,并落实了四项任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抓好“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各包建部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帮扶措施,以“建设一个好班子,谋划一个好思路,每年落实一个好项目(或办一件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矛盾隐患,组织一次群众性文体活动”为目标,每月至少到包建村开展一次联系服务活动,并建立《村情信息档案》。实行包村工作承诺制,将每年要帮扶的项目和要办的实事好事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部门共承诺帮扶包建村完成黄姜、中药材、烤烟等产业建设8200亩,修建连户水泥路208公里,维修改造村级公路157公里,架设小型桥梁16座,完成饮水工程14个惠及560户近2000人,预计投入帮扶资金将达到1000万元。
3、干部联户帮扶。明确了2790名县、镇、村干部联系全县48640户农户,落实了五项工作任务:宣讲政策法规;开展调查研究;帮扶增收致富;办好惠民实事;化解矛盾纠纷。在各村统一设置包村联户公示榜,为各户张贴联户公示牌,发放民情联系卡。联户干部重点帮扶生活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病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具体做到“五个一”、“十到户”,并形成“民情日志”。“五个一”即:至少每月与所联农户电话联系一次,每季度到家走访一次,每年帮助办一件实事或解决一个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十到户”即:宣传政策法规到户、落实惠民政策到户、代办证照审批到户、指导产业技术到户、化解矛盾纠纷到户、排查安全隐患到户、劝返辍学学生到户、关爱留守儿童到户、关怀空巢老人到户、协理红白喜事到户。据初步统计,全县2790名联户干部承诺为联系户办实事好事2万余件,重点帮扶生活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病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2892户,提供帮扶资金近60万元。
4、加强考核管理。要求在活动中切实做到“五不准”,即:不准接受基层陪同和特殊接待;不准在基层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准收受任何礼品礼金;不准在工作期间打牌饮酒;不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县上统一对摸排出的921件群众所需所盼所怨和最突出的129件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并落实了2820名领导和干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整改落实。目前,全县共落实改进措施1050条,已经整改562条。同时,县上通过抽调专人组成督导组,对全县124个部门2970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定期通报活动进展和整改落实情况。各镇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同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将干部参与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模、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取得成效
一是村情民意全面了解,服务职能更加明确。通过“包联帮促”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各级党员干部发生了三个明显变化:角色上由单纯的管理型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找到了管理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思维方式上由过去群众听干部的转变为干部听群众的;工作方法上由过去的被动应付群众转变为主动依靠和服务群众。
二是干部作风切实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和交流,促使干部改变居高临下的思想,摆正了主仆的位置,增强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三是党员干部群众同受教育,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尤其是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深入群众中得到锻炼,群众在了解法律政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活动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是解决了一批问题,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有力促进。坚持把解决群众最现实生活问题作为切入点,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让群众亲身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实惠。
四、几点启示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核心在于为群众谋利益。“包联帮促”活动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显现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只有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工作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2、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转变干部作风。 “包联帮促”活动坚持让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群众监督干部、评判干部,倒逼干部转变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赢得满意票。作风是形象。只有转变了作风,干部与群众才能融为一体,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广泛支持。
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前提在于畅通民意渠道。通过开展“包联帮促”活动,让干部在群众中间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各项工作坚持围绕群众需求去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取得群众支持,赢得工作主动。
4、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支点在广大农村。“包联帮促”活动要求所有干部与联户对象保持经常性联系,把联系包扶的重点定为农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促进农民致富、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这样就奠定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