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背景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面对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等因素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主动适应、因势利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但随着吴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有基层党建的工作模式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基层党组织在整合资源、协调利益、服务发展等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吴江根据区域转型的要求,借“市改区”的良好契机,牢牢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新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突出服务导向,完善服务体系,建强服务队伍,提升服务实效,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争当江苏省“第二个率先”排头兵、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先行军”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做法
1.党建融入发展。党组织和党员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吴江区紧紧围绕苏州市委明确的“四新”(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定位,以“五大提升”(提升产业层次、提升创新动力、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乡统筹、提升干部能力)为抓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融入中心、服务科学发展。在镇、开发区开展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两个竞赛”,实行结对竞赛、比学赶超,看增量比进步,看权重比贡献。在机关单位争创“服务先锋机关党组织”,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在农村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城乡统筹挂钩扶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加快富村美村建设。在社区推行“共建和谐先锋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探索“功能强化”、“中心辐射”、“磁场共振”等工作法,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在近年来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村庄环境整治、“1058”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创先争优,为全区攻坚克难、转型跨越注入了持久动力。
2.组织融入区域。城乡统筹、精简扁平、充满活力的区域化党建体系,是党组织加强服务的重要依托。吴江区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通盘考虑、网格管理、成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组织共建,统筹区域内行政单位、企事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积极组建跨行业、跨单位的区域性党组织,打造“红领同心圆”、“红色共建圈”、“区域党建联盟”等党建工作模式。坚持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局村挂钩”、“局社挂钩”、“局企结对”、“村企结对”等多种形式党组织结对活动,加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统筹集约,建成一批区域化党建工作站。坚持党员共管,推行“八小时内单位管理+八小时外驻地管理”、“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坚持事务共商,完善经常性议事协商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协商区域社会公共事务,动员开展区域和谐共建活动。区域党组织统一领导、驻区单位有效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3.党员融入群众。党员来源于群众,融入群众是服务群众的前提和基石。吴江区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骨干力量。推动服务群众的实践,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持续4年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近万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70万余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万余条,绝大部分得到解决和答复;开展党代表提案、提议工作,深化“两代表一委员”接访工作,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党员关爱基金会,每年对全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发放关爱基金近千万元,构建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长效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加强教育培训和作风建设,整体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作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区“双强”型村书记达100%,一批有本领能干事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建立网上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各单位间的协调会办及信访联动,认真妥善处理好群众的每条意见建议、每个问题,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党员已成为吴江各级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纽带,成为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
4.服务融入民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吴江区紧紧围绕民生工程的实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工作与民生贴得更近。打造服务平台,在全区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集党员服务、就业服务、社区救助、计生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治安、环境卫生、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做到最小空间办公、最便平台办事、最优场地活动。创新服务载体,打造“春风驿站”、“民情绿色通道”、“邻里一家亲”、“百姓说事”等一批党建服务品牌,构建远程教育、互联网络、手机短信、数字电视“四位一体”服务网络,营造优良的基层服务生态。拓宽服务渠道,以党组织服务带动其他各类组织服务,以党员干部服务引领群众服务,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化党群共建活动,统筹协调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开放、多元、互动的服务格局,为基层群众提供民生、民权等领域的各类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诉求和实际困难。通过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成效和思考
党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吴江区通过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体会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区域统筹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构建主体明确、层次清晰的服务体系和城乡统筹、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形成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良好机制。
1.完善服务体系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的保证。要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积极组建跨行业、跨单位的区域性党组织,将区域内各类组织全部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和区域内各类实体性阵地,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站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区域党建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远程教育网络、基层电子政务、民政管理服务、便民服务和文化共享工程等资源,加快建设区域化党建综合服务网,提升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着力完善区域共建机制,全面深化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
2.建强服务队伍是增强服务实效的关键。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骨干力量。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带头人队伍,不断优化年龄、学历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和作风建设,整体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作风。加快优秀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步伐,健全完善导师制、民情日记和工作周志制度,推动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成长成才。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党员队伍活力提升计划,注重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稳妥推进党员“出口”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推广“微型党课”、“情境式党课”和“党员微故事”,深化流动党员“温暖计划”,打造素质过硬的服务型党员队伍,引领和带动专业社工和区域各类组织、机构专业人员开展服务。
3.党员融入群众是凝聚民心的基本遵循。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突出领导干部重点,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继续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三访三促”活动,持续深化“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健全结对联系、流转办理、协调会办、信访联动、督查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一联双管”、“在职党员进社区”、“共建和谐先锋行”等活动,积极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工队等做法,大力开展党员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深入推进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不断做大做强党员关爱基金,切实帮扶好生活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