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靖西讯 (通讯员 赖靓荣)“上次在‘夜话会’上反映进村主干道坑洼连片问题后,第二天第一书记就带队修好了路!”近日,广西靖西市禄峒镇大金村村民岑积见欣慰地说。
针对部分村民居住分散、诉求回应不及时等问题,今年以来,靖西市依托驻村工作队开展乡村夜话活动,利用夜晚闲暇时间与群众围坐一堂,听民意、汇民智、解民难。目前,累计召开夜话会280场,推动解决各类问题300多个。
压实工作责任,推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走访机制,利用晚间农闲时间,采取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灵活组织夜话活动。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等,因地制宜设立夜话点,将夜话会开到屯组、开到农户家中,让群众就近参与。由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夜话主持人,结合提前摸排出的议题精心组织活动,确保话题聚焦、讨论深入、实效突出。
精准设置议题,围绕群众关心的产业发展难题、邻里纠纷调解等内容,邀请农技专家、法律顾问等共同参与,增强夜话活动的实用性。结合边境地区特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等内容,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家庭”等评比,推动乡风文明与治理水平同步提升。创新“夜话+”模式,与惠民政策解读、实用技能培训等相结合,联合农业、人社等部门开展桑蚕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惠及群众2600余人次。
注重成果转化,搭建“夜话促干”平台,利用夜话活动收集产业发展、村屯建设等方面建议。鼓励群众在夜话活动中主动认领村级事务,参与道路维护、水渠清淤等公共项目,并将参与表现纳入“积分制”管理,与评先评优等挂钩,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建立回访评价机制,将问题解决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纳入驻村工作队考核,确保夜话活动精准对接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