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摘掉多余的牌子后,居民办事一眼就能找到窗口。行政事务精简了,我们也能腾出更多时间走到居民家里,听听大伙儿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万青路街道新型社区党委书记魏雪梅的感慨,道出了青山区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整治后的显著变化。这场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的治理革新,不仅卸下了社区的沉重负担,更让服务触角真正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力量下沉为“小马”赋能。青山区严把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关,对“一肩挑”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基层治理领头雁队伍过硬;强化梯队建设,形成“两委”干部后备力量动态管理机制。筑牢人员管理“防火墙”,严格执行借调审批程序,从借调事由、时限、资格条件等维度从严把关,严防基层人才“空心化”问题,切实维护教师、村、社区等干部队伍稳定,保障基层工作稳健前行。同时,通过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释放红色动能。通过“设岗定责、选岗亮责、评岗议责”三步法,让无职党员在网格服务、矛盾调解等岗位上亮身份、办实事。
履职清单为“大车”量体。青山区开展“六清理两强化”专项行动,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全面清理报表台账、工作群、标牌标识等基层六多问题,社区服务大厅里曾经密密麻麻的挂牌如今只保留了必要的几块,干部们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为基层履职事项明确范围、划出重点,进一步校准考核评价指挥棒,绩效考核指标精简近30%,严格规范“一票否决”事项,强化基层减负动态监测,给基层治理“亚健康”状态装上了“预警器”,持续巩固减负成效,让基层干部从“迎检忙”转向“实干忙”,工作重心回归服务群众。
多方聚力为“马车”提速。青山区将巡视整改成果深度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把整改台账上的一个个“销号”事项,持续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一桩桩实事。指导党群服务中心将重复的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推行错峰延时服务,全天候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结果,针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形成“一村一策”整顿方案。同时推动后进村晋位升级。通过“四下基层”焕发基层治理新活力,领导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现场解决办公场地紧缺、老旧小区改造等实际难题。(北疆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