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为党建工作新的广阔空间和重要阵地。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健全组织覆盖、日常服务、作用发挥工作体系,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提质增效,切实把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健全覆盖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提升新就业群体凝聚力向心力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基层党建亟待开拓的新领域。为了让这些流动的“红色细胞”找到坚实的组织依托、凝聚成强大的奋进力量,江津区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条线数据共享、动态排查更新,用好工商登记等既有信息,构建“数据驱动+网格联动”全覆盖排查摸底机制,核实新业态运营主体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累计摸排新就业群体7000余人。根据区域内业态规律、群体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实体型、功能型党组织,有效把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纳入管理,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党委5个,在顺丰快递等企业单建党组织6个,在社区设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15个,纳管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440余名。
编制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引,从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细化32条指导措施,推动党组织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探索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全覆盖集中培训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457人次,建立书记结对、组团帮带等赋能机制,确保新就业群体党建有人管、管得好。同时,健全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向“三有”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成立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
完善靶向有力的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江津区按照“15分钟可达、24小时在线”标准,对区内街道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区级综合性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指导镇街打造嵌入式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63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便捷服务。大力推进“友好小区”“友好街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商圈楼宇打造“津新驿站”“友好商户”“小哥食堂”“司机之家”等功能场所187处,配齐配全冰箱、饮水机、微波炉等常用设施和雨具、医药箱、维修工具等应急物资,让暖新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江津区还高度重视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权益保障服务。实施“慰问暖心”“法援安心”等行动,联动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群团组织整合资源力量,免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全周期关爱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依托江津12345热线常态化收集权益维护、行业治理等方面的诉求,常态化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把各类诉求的解决与“141”基层智治体系的问题发现处置机制衔接起来,采取部门领题、清单管理、组团服务等方式,闭环解决新就业群体问题,为遇到困难的新就业群体提供紧急救助,让他们在工作中更有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立奋发有为的作用发挥体系,提升新就业群体参与度认同度
新就业群体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这使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天然哨兵”和“得力助手”。江津区创新“党建+治理”模式,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他们从“服务对象”华丽转变为“治理伙伴”。面向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选聘兼职网格员、微网格员等64名,完善“积分累计、实物兑换”正向激励模式,健全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激励闭环运行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依托“小哥来了”“渝新拍”等协助化解社区实际问题109件。在社区、网格开发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行风监督员等志愿服务岗位,采取自愿报名、自愿选岗方式进行匹配,以网约配送员、快递小哥等人员中的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6支,开展“随手拍”“随手清”“随手劝”等微公益行动,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800余个。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货车司机”等评选活动,依托“江津融媒”“江津微党建”等新媒体展播先进典型事迹,切实提高新就业群体社会认同感。
如何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党建范围、实现党建全覆盖,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建领域的新课题。下一步,江津区将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着力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在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七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