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璟悦府社区内的流动党员齐聚一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广电平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掌握最新政策,实现流动不流学。
这是北辰区推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北辰区着力建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阵地,聚焦资源扩充、供需匹配等方面,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我讲你听”的单向传输转变为“你点我送”的精准服务,实现从“有什么教什么”到“要什么有什么”的转变,逐步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持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用好红色资源
开辟区级培训新阵地
坐落于北辰区西部的双口镇中河头村,是天津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天津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东风,中河头村复原中共西北乡农民支部旧址、建设北辰革命斗争史馆等红色地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此外,天津市烈士陵园、“登高英雄”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等均坐落于北辰区,域内红色底蕴深厚、特色资源富集。
如何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赋能党员教育培训、砥砺初心的红色熔炉?北辰区以资源为基,围绕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3个主题,梳理39个教学点位,形成13条研学线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专题式教育教学课堂,开辟区级培训新阵地,采取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互动研讨等方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转变,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阵地搭建起来了,开展党日活动的方式也更新颖了。在《破茧新生·幸生于今》红色体验剧活动现场,参加主题党日的党员复刻历史记忆,印刷刊物、成立工会……穿越时空体验先辈生活,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心灵洗礼。除了线下阵地,北辰区还以北辰英烈安幸生、杨连弟等事迹为蓝本,制作“运河先锋”系列微视频党课,举办“红韵北辰”系列为民惠民活动,以鲜活案例打造云端课堂,让党性教育从“指尖”直达“心间”。
整合多元师资
建成16家镇街党校
“这次区委党校老师结合宣讲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解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分析,让我们知道了村干部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收获颇丰。”在宜兴埠镇党委党校,一场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优良党风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班刚刚结束,大家饶有兴致地分享心得。
北辰区积极推动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向基层延伸、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严格标准建成16家镇街党校,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质量教育。
一方面,强化“输入”,针对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资源匮乏情况,整合高校专家、市委党校教授、基层模范等多元师资,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基层实践3大类别,制定《北辰区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菜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聚合。另一方面,优化“输出”,在区委党校既传授理论知识也指导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各镇街党校紧密结合本区域发展重心和党员队伍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本土课程,形成互学互比、百花齐放的浓厚氛围。
通过区、镇街党校上下联动,既保证了培训的党味,又充满了土味与活力,彻底激活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一池春水”。今年以来,16家镇街党校共举办培训班193期,覆盖党员2.4万余人次。
灵活培训形式
打造智慧广电平台
村(社区)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师资匮乏、内容不丰富、路径不顺畅等问题,北辰区以基层党组织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与中国广电天津网络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全域16个镇街党校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党员教育培训智慧广电平台。
平台及时发布权威党的理论政策、党建动态等内容,精准切中基层教育培训所需。整合“津彩党建”“社区学堂”等5大核心板块,汇聚政策法规、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等内容,解决资源分散的问题,实现一站式服务聚合。平台启动建设并上线以来,通过“线上+线下”“集中+个性”相结合模式,既为不同群体党员提供精准化的学习服务新模式,也为基层党组织分享好经验、好做法提供了新窗口。(本报通讯员 范志远 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