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四个聚焦”探索家校社共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6: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抓手,积极整合多方力量,创办“同心双滦”家长学校,在各社区建设分校,探索出一条以“家校社协同联动”为核心的共育新路径。

聚焦党建引领,下好统筹联动“一盘棋”

双滦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结合实际制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3+28+N”立体化工作体系(“3”即街道总校,设在3个街道办事处;“28”即28个社区分校;“N”即整合全区中小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多种社会资源),成立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各社区书记为成员的专项工作小组。各社区党组织牵头,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吸纳辖区党员教师、党员家长等意见建议,梳理家长学生需求、社区教育资源等实际情况,沟通解决学生课后托管、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共性问题,打通家庭教育服务“最后一米”。各街道党工委牵头,每季度召开专项工作会,掌握所辖社区共育工作,统筹资源,帮助解决矛盾。凝聚合力,每半年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推动宣传部、教体局、妇联、文旅局等部门下沉优势资源,真正实现“阵地共建、活动共办、成果共享”,达到了1+1+1>3的协同效应。

聚焦实际需求,打好精准服务“组合拳”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双滦区高标准打造“同心双滦”家长学校总校(分校)31个,内设家庭教育授课室、心理辅导咨询室、亲子活动室、家庭教育共读馆等多个功能室,为家庭教育服务提供必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全区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微心愿征集”等方式,建立动态需求清单,收集整理家长、学生意见2489条,构建了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对家长,创新开设“十家连心”互动式、体验式亲子课堂,通过模拟亲子冲突场景、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板块,让家长们逐渐掌握沟通技巧,建立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学生,抓住升学季、期中、期末等节点,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国学教育等实用课程。同时,用心打造“四点半课堂”,建立主要由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和返乡大学生构成的教师队伍,设置习题辅导、书法绘画培训、安全知识普及等六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为有效缓解学生“看护难”问题拓宽路径。

聚焦队伍建设,打造家庭教育“智囊团”

双滦区汇聚在校教师、心理辅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力量,精心打造一支54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和活动。课程涵盖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理念、沟通技巧、亲子互动等内容,为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组织学生“沉浸式”参与“快乐过六一”“粽香传情庆端午”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专家坐诊+定期巡诊”服务模式,讲师团既在总校提供咨询和授课,还会定期深入各社区分校开展巡回指导。同时,各社区组建由退休教师党员、法律工作者党员、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等组成的“家校社共育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家庭红色研学”、“社区劳动体验”、“荐”好书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

聚焦机制建立,激活协同育人“金钥匙”

双滦区建立实施“四项机制”,形成“活动评估—意见收集—课程优化”完整闭环,全力推动家校社融合发展。一是档案管理机制。“同心双滦”家长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的教育档案。同时,家长学校以这些档案作为评估活动效果、优化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二是灵活授课机制‌。优化授课形式,家长学校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授课方式。线上,充分利用“家校社信息互通群”,及时推送学校通知、课程资料、社区活动预告、教育政策解读等内容,方便家长随时参与互动,破解“时间错配”难题。线下授课则能提供更直接、更互动的学习体验。三是送学上门机制‌。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家长学校重点关注并提供送学上门服务。这既确保学生不会错过宝贵的学习机会,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实际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四是家长回访机制‌。定期回访家长,了解他们对教育课程、活动的看法,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供稿:中共承德市双滦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