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芙蓉区作为湖南长沙中心城区和城市原点,既有老旧小区密集、人口结构复杂的治理难题,又有驻区单位丰富、商业业态繁荣、社会活力充沛的独特优势,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直接关系城市功能品质与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芙蓉区牢牢把握中央精神,锚定建设新时代建设标杆区目标,立足中心城区实际,以小区党建为“红色引擎”,通过强化组织建设、精准赋能培养、健全保障机制,持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着力把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造成服务群众“温暖前哨”。
建强组织堡垒,筑牢精细治理根基
基层治理的成效,关键在党组织的引领力。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小区治理最前沿,构建上下贯通、分类施策、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为基层治理筑牢组织根基。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区级强化统筹引领,实施小区党建提质行动,推行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区直机关党组织与小区党组织精准结对共建,通过细化组织建设、议事协调、服务群众等工作标准,层层传导压实治理责任。街道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力量赋能小区治理,推行观摩拉练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工作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社区统筹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构建社区党委、小区支部、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五级架构”体系,推动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分类施策同向发力。针对商住小区、单位小区、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的不同特点,实施“一类一策”精准治理。商住小区聚焦物业纠纷、新就业群体服务等痛点,完善“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在进出管理、关爱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模式。单位小区聚焦破解产权衔接、管理协同难题,盘活闲置空间、公共收益实现“自我造血”。老旧小区推行“片区大物业”模式,整合相邻独栋小区、迷你小区引入专业服务,攻克设施老化、无物业管理等顽疾,实现从“无人管”到“自主管”的转变。安置小区着力化解居民融入、环境治理等问题,成立自治委员会、自治小组等,推动居民自治转型。全面覆盖同频共振。坚持把底数清、情况明作为组织覆盖的基础,根据小区党员人数、居民户数等实际情况,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全区所有小区全覆盖。开展全区小区党建拉网式调研,深入排查每个小区的组织建设、党员分布、设施状况、群众需求等情况。建立“一小区一街道一台账”,详细记录党组织设置、治理痛点、民生诉求等关键信息,形成动态更新的治理数据库,梳理各类信息1万余项,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培育基层骨干,建强精细治理队伍
坚持以“头雁领航”工程为抓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抓优社区书记培训。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定期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座谈会,邀请优秀社区书记分享小区治理、楼宇服务、区域共建等经验,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全方位带”的方式,提升新任年轻书记综合素养。创新培训形式,组织社区书记观摩学习,参与“院士专家大讲堂”“禾田议事”等活动,学习前沿治理理念与实践方法,有效提升社区书记统筹协调能力,拓展治理路径思路。抓强“小区书记”培育。建立“优中选优”选拔机制,优先从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士官、在职党员骨干、热心居民代表中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小区书记。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政策解读、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的能力,让小区党组织书记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治理水平。选树一批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典型,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形成“选得出、育得好、留得住”的良性循环。抓实基层力量培养。聚焦基层人员能力提升开展基层骨干“靶向培训”,重点围绕党章党规、基层治理政策、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设置课程,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推行“双向培养”机制,把小区治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治理骨干,提升小区党组织共建共治引领力。组建“银发先锋”自治队、“红网格议事员”等特色队伍,吸纳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参与”的治理合力。
创新议事机制,激活精细治理动能
中心城区小区人口构成复杂,诉求多样,唯有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多元化议事协商机制,才能让民生诉求有渠道、治理决策有民意、问题解决有实效。以“芙蓉先锋共同体”促进资源有效衔接。打破区域、行业壁垒,主动链接驻区省直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125家单位组成“芙蓉先锋共同体”,每年召开年度会议,签订共建协议、发布服务承诺、推出共建项目,“点对点”帮助小区建成社区图书馆、亲子阅读角等文化空间,建立“长者食堂”等民生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健全“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三方在设施维护、矛盾调解、服务供给中的职责边界,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治理对策,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以“芙蓉夜话”促进协商无缝对接。创新打造矛盾排查、协商议事、纠纷化解、为民办事的“芙蓉夜话”协商议事平台,推广“晚上话、白天干,面对面交流,需求问题讲出来,部门表态干起来”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新模式,将社区居民、党代表、驻区单位、辖区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聚在一起,推动区直部门、街道、社区、居民四方联动。精准设置议事主题,针对消防安全、设施改造、噪声治理等群众关切举办专场活动,解决分歧、提升意识、实现共赢。建立闭环落实机制,对夜话议定事项实行“台账管理、专人跟进、定期回访”,确保“话了就办、办就办好”。以“芙蓉万家”促进供需就地衔接。树立“融万家情、联万家心、解万家难、促万家和”理念,织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细化升级片长、组长、邻长“三级治理队伍”,实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做实信息采集、矛盾调解、安全巡查等工作,完善网格动态巡查、问题反馈、协同处置机制,推动“三长”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防护员。创新激励机制,制定十大举措保障“三长”履职,表彰优秀邻长374名,动态调整不适宜岗位“三长”424名,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作者:刘克刚,系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