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围绕优化营商“微环境”,镇村党组织聚力当好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发展的“大管家”,推动村企同频发展。通过乡镇党委搭台、村社党组织主导,强化村企党建联建,因村制宜创设服务配套型、股份合作型等五种村企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以资源盘活、服务提质、共建共享等为目标,着力破解营商微环境不够优、强村富民路径不宽以及村庄碎片化利用、零星化开发不足等堵点难点,有效助力村庄、企业、村民、员工“四方”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街道、园区)共实施村企共建项目43个,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6500余人,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80万元。
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服务提质,打造“服务配套型”村企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党组织服务企业“大管家”职能,全面对接园区、企业等发展需求,建立园区、企业、员工、强村公司的需求清单、供给清单、保障清单等“三张清单”,盘活村闲置资源,打造企业之家、一站式企服驿站、人才公寓、创客基地等服务配套,为企业、员工提供事项办理、生活保障、休闲娱乐等各类优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后备劳务保障、后勤生活服务、后方便捷办事、后院休闲娱乐”等需求,有力吸引人才集聚在乡村、扎根在乡村、发展在乡村。
促进产村一体,深化利益联结,打造“股份合作型”村企发展共同体。坚持以“产业旺”促“乡村兴”,有效整合村庄和企业优势资源,推动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入股,企业以科研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入股的方式,助力优质项目落地,推进产村一体化发展,一体解决村集体增收渠道窄、企业投资成本高、村民就近增收难等问题,有效实现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激活要素资源,破解发展瓶颈,打造“土地流转型”村企发展共同体。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和整合要素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产业用地低效化、农房布局无序化等系列空间布局问题,最大程度有效整合、集中土地资源,流转给具有较好产业、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的企业,用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或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村集体获得流转金和管理费,并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坚持组团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打造“联合开发型”村企发展共同体。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关、发展相联”原则,充分发挥组团片区党委统领作用,打破行政村地域界限,在不改变原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收益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通过多村合资成立强村公司,采取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对组团片区内的山水田园等资源一体开发运营。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民宿经济、房车帐篷营地等新业态入驻,推动多元主体打造乡土文化IP,加快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强化链主带动,扩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带动型”村企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规模大、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产业上的辐射力,整合政府、企业、周边村各方资源,建立村企合作、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长期合作,以主导产业链推进延链补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将产业链中基础加工、零售服务、农业分包等环节布局到农村,通过“现代产业+专业企业+经济合作社+小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多元业态,带动乡村发展,助力村企同发展、村民得实惠。
(供稿:中共长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