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发挥工委党支部书记作用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作者: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09:15
来源:2025年第10期《党建》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聚焦市人大各工委所处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前沿阵地的实际,着眼工委党支部书记、工委主任“一肩挑”的特点,充分发挥工委党支部书记队伍站位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优势,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力,把稳融合之舵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用好各工委党支部书记担任过重要部门主官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

把牢政治方向,确保立法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明确要求并制度化安排工委党支部书记深度参与立法规划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立法项目的立项论证,建立由工委党支部主导或参与的立法评估机制。组织工委党支部书记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使命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不写两必写”(即“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坚持“小切口”“小快灵”,坚持有效管用,持续提升立法质效。

扛起政治责任,推动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委党支部书记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选准选好监督议题,按照“掌握情况要全、思考问题要深、反映问题要准、提出建议要实”的要求,着力提升监督质效。比如,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点任务,2025年以来各工委党支部对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四个方面13个具体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做到监督精准有力。

强化政治担当,更好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工委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深入基层联络站、基层联系点,密切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让“小联络站”托起“大民生”,推动基层民主更“可触”,让群众幸福更“可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擦亮“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工作品牌,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夯实专业支撑力,筑牢融合之基

明确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首先从工委党支部书记抓起,开展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要求各工委党支部书记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动各工委提升履职专业化水平。

以专业能力强化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城市更新等专业性强的立法领域,要求工委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主持并深度参与立法调研、论证,对法规草案中的核心制度设计、权利义务配置等提出精准、务实、可操作的修改意见,显著提升法规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前瞻性。比如,制定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填补了传统风貌建筑的立法保护空白,被住建部作为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

以专业方法增强监督工作的穿透力。在预算审查监督中,工委党支部书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探索建立预决算“三审”工作机制。在执法检查中,强化问题导向和证据链思维,运用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组合拳”,督促相关单位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监管执法,提升监督质效。

以专业服务提升代表履职精准度。针对代表专业背景各异的特点,组织工委党支部书记发挥“专业导师”作用,结合自身专长,为代表提供宏观经济形势、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解读等专题辅导,提升代表审议报告、审查计划预算、提出议案建议的专业能力,使代表履职更加精准有效。

发挥高效协同力,畅通融合之桥

要求各工委党支部书记将跨部门、跨领域的实践经历,转化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各项工作构建起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良好格局。

协同联动,凝聚立法合力。面对立法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工委党支部书记牵头建立“支部领导—专班攻坚—多方论证”的立法协同机制,对内主动加强与起草部门的充分沟通与提前介入;对外广泛联系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度参与论证咨询;横向调研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强化调研成果运用;纵向畅通渠道,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利益相关方和基层群众意见。通过协同内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统筹各方智慧与诉求,凝聚最大共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贯通各方,打造监督闭环。针对综合性监督议题往往涉及多部门的情况,工委党支部书记发挥“枢纽”作用,推动建立人大内部各工委之间、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移交、协同调研、联合督办、整改反馈机制。在开展监督时,由相关工委党支部书记牵头,整合力量、明确分工、协同发力,有效克服了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弊端。

整合资源,激发代表活力。实施代表履职登记积分制,组织科学编组,由工委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搭建跨选区、跨行业的代表交流研讨平台,促进代表智慧碰撞、力量聚合,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议案建议。

赋能治理执行力,提升融合之效

注重发挥工委党支部书记在超大城市治理中涵养的治理思路和坚定执行力,推动人大为广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让立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市民。工委党支部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重点内容纳入立法规划和计划,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体现民意、顺应民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制定的消防规定,从厘清职责、夯实基础、强化力量、提升治理、协同监管等几个方面作出细化规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让监督更具预见性和有效性。各工委党支部书记将系统治理思维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使监督工作更具预见性和有效性。连续两年对110、120、12345、信访等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持续监督流溪河、沙河涌水环境治理,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有效推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让代表工作更加顺民意暖民心。工委党支部书记将民生工程建设与代表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对代表建议实施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对于涉及多部门、情况复杂的建议,加强与各承办单位的协调联动,共同攻克难题。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实地检查,逐项推动“十件民生实事”兑现,进一步完善民生实事“由民作主”的闭环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