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加足马力生产为“双节”消费市场准备,林下养殖的梅花鹿体态优美、温顺可爱,让人心生怜爱……初秋时节,漫步在陕西省麟游县酒房镇万家城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无处不在。
几年前,万家城村和全县其他村一样,村级集体经济还处于零散式、小规模的发展状态,如今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以上。近些年来,麟游县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探索推行以“支部联建带动、产业联营互动、村企联合推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动”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模式,全县66个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超4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档加速”发展。
支部联建
以强带弱动力足
麟游是典型的山区县,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部分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不强、办法不多、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如何破题?麟游县坚持从组织领航入手,将全县66个村划分为强村、中等村和薄弱村三个等次,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发展互助”原则,选定15个党组织建设好、带头人能力强、集体经济发展快的村为联建主体,与26个党组织标准化水平不高、引领致富能力弱的村结成联建共建“对子”,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村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致富带头人培育、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村级班子定期议、党员教育共同训、产业致富带头人联合育,将好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引进来、学进去,实现大事共商、要事共决、实事共办,筑牢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此外,麟游县还建立村干部补贴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对年经营收益10万元以上且较上年实现稳定增长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取一定额度的经营收益,用于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奖励报酬,按照个人贡献实行差异化分配,充分激发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
产业联营
资源共享效益高
“全镇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投资2200万元,新建自动化烤烟炉22座,实现了烤烟育苗统一化、栽种机械化、烘烤自动化,2024年村均收入达49万元。”近日,丈八镇副镇长赵炳强介绍。
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针对部分村产业链单一、产业效益较低等问题,麟游县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产业相同、意愿相投的原则,推动16个同质化产业村开展结对联营,成立农机合作服务、蔬菜种植等产业联盟,在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共享,对同质化产业进行统一开发,对接产供销,实现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有产品的村可以探索产业联营,无产品的村怎样寻求突破?麟游县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各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不同情况,通过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将富余劳动力镶嵌在联营产业链上,并引导有条件的村集体大力兴办超市、乡村食堂等实企,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
村企联合
携手发展路子宽
前不久,在麟游县崔木镇林麝“联建合养”项目收益分红大会上,崔木镇三义村党支部书记李积虎接过林麝代养分红资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去年,我们认养8对林麝,交由林麝基地代养,实现收益18.06万元。”
此次收益分红大会是麟游县通过“村企联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聚焦苹果、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麟游县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确定发展基础好、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22个龙头企业与23个驻地村联合。驻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劳务组织、原料生产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联建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将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委托联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村企“双赢”。
同时,麟游县紧盯涉农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创新推行“党建+金融”模式,县委组织部与县农商银行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协调向涉农企业贷款授信,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为乡村振兴浇灌金融“活水”,充分释放发展动能。
“‘三联三动’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机制的构建,筑牢了党建链、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新路径。”麟游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海毓说。(本报通讯员 赵永平 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