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湖南湘西州聚焦乡村振兴强化正向激励

心劲十足 干劲满满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15:5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我们能否开发便携的瓶装版凉茶?”“我认为空闲民房可以统筹起来,和旅游公司对接。”“停车场的空间还要再拓展一些。”……仲夏之夜传来阵阵蛙鸣,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葫芦镇政府会议室里,一场关于茶旅融合发展的头脑风暴仍在继续,镇政府的干部们眼中闪烁着光芒,提出一个又一个“金点子”,涌动着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让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基层干部永葆斗志,湘西州开出了强化正向激励的关键“药方”,让关心关爱直抵人心、催发干劲。

强化思想铸魂

提升基层干部荣誉感

“听着自身参与其中的奋斗历程,感到无比自豪,也更有信心和决心接续奋进。”今年5月,在十八洞村梨子寨的“精准扶贫”广场,州委党校中青班学员、泸溪县浦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俣涛认真听讲、频频点头。

身边的生动故事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湘西州深挖本地干部教育资源,精心打造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乡村行看振兴等现场教学路线,开发了《十八洞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水果“兴”村菖蒲塘》《洛塔“十八勇士下天坑”》《耕读“牛角山”》等一批精品课程。今年以来,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33期、培训2000余人,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现场听、现场看、现场学,以身边的奋斗故事引发干部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

“我和单位全体干部一道,连续7天,每天徒步20多公里山路,磨破了鞋,说哑了嗓子,只为不让4000余名搬迁群众有一人掉队。”今年6月,听着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鲁开发深情讲述自己担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时的故事,州委党校2025年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们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与坚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湘西州积极选树在基层一线挺膺担当的先进典型,2021年以来,择优推荐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4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4个,记一等功7人,记二等功42人、集体20个,及时奖励71名在乡村振兴、防汛救灾、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基层干部,让干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在州内媒体开设“时代先锋 公仆本色”等宣传专栏,大力推动先进典型上讲台,一个个身边榜样引领带动,点燃了广大基层干部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热情。

树立鲜明导向

真正让有为者有位

“只想着认真做事,扎扎实实把党的政策落到每家每户。”花垣县猫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付进民是典型的“老黄牛”式干部,担任乡镇副职时先后分管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他皮肤黝黑,裤脚常沾泥巴,凭着敢吃苦、能吃苦的品质,一步步成长为乡镇正职。

用人导向是最根本的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

湘西州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近年来提拔重用3000余名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新提拔州管干部中,乡镇干部或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达60%以上。“我们大力选拔在乡村振兴一线苦干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就是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通过用好一批人激励一大片。”州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陈昆表示。

为解决干部考准考实难、考用脱节等问题,湘西州建立干部一线考察识别办法,结合政治建设考察、班子运行调研、干部日常考察等,经常性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对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坚持田间地头看工作表现,百姓炕头听群众口碑,既看档案更看实绩,既听“官声”更察民意,综合立体评价干部表现情况,为选人用人、考核评优等提供科学依据。

畅通上下渠道

打破基层晋升“天花板”

“从没想过能有提拔的机会,感觉浑身上下劲鼓鼓的!”凤凰县千工坪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欧贤进说。他扎根乡镇10余年,曾带领队伍夺得全县首届乡镇应急救援大比武桂冠,是湘西州首批直接在乡镇提拔任职的事业编干部之一。

欧贤进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基层干部的困惑,也折射出如今的状态之变。因乡镇以往并未设事业编领导职数,导致部分事业编干部干事热情消退,成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湘西州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对接争取,成功给每个乡镇(街道)按副科级设置了1个事业编,并择优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配起来,有效拓宽事业编干部出路,让其干有劲头、奔有盼头。“在推荐和考察中,我们发现乡镇事业编干部干劲满满,真是一子落地满盘皆活啊!”凤凰县委组织部干部杨耿深有感触地说。

同时,健全公开遴选(选调)、比选、调动等机制,州直单位遴选(选调)工作人员向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倾斜,乡镇班子比选面向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近5年来,面向乡镇事业站所负责人等基层干部择优选拔乡镇班子成员156名,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本报通讯员 周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