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把握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的新任务、新要求,构建一体化培训机制,实施精准化教育培训,推行多维化培训方式,充实专业化师资力量,不断提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康县坚持以系统观念贯穿培训全链条,以创新机制彰显发展优势,持续高质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围绕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落实,持续用好用活县内教学资源,建立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乡镇党校和现场教学点协同运转的“1+3”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打造“县级示范培训引领、县级重点班次带动、乡镇全员兜底覆盖”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面开花”。目前,康县已建成红色教育基地2个,打造长坝镇花桥村、山根村,王坝镇何家庄村和岸门口镇朱家沟村等一批可观、可研、可学的现场教学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矩阵。
为推动培训任务精准化,康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思维,精准组织“菜单式”培训;全县各单位根据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推荐参训学员,组织部门从严审核把关,确保班次和参训学员对口。紧扣主业主责设计课程,在完成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等必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特点和需求,精准设计前沿理论、热点问题、案例分析、操作实务等专业化课程,确保每期培训班都聚焦主题、紧跟形势、实用有效。
康县积极探索和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激发党员干部持久活力,利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等载体打造“指尖课堂”;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紧抓东西部协作的机遇,邀请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等帮扶单位(对口地区)的专家来康县授课10余场(次);选派160余名党员干部赴清华大学、青岛等地培训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弥补能力短板;探索推行“课堂+基地”“理论+实践”“讲授+研讨”的培训模式,组织参训学员深入重点项目、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康县统筹县内优质资源,根据培训需求,按照“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专家教授+乡土人才”“先进典型+文化学者”的模式,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兼职聘用等方式,储备政治理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技能技术、先进模范和乡土人才等六大类培训讲师48名,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确保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听得懂、学得好;全面推行开放式、共享式培训服务,由县委组织部开发的《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康县十年磨一剑,建设美丽乡村案例》被评为陇南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课程,被推荐为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李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