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河南尉氏县

网格融合资源 需求对接服务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09:11
来源:农民日报

“老人自己在家,遇到问题经常不知道怎么解决,现在社区的网格员三天两头就到家里来一次,各类问题和困难都能得到及时反馈。有时候上午刚发现的问题,下午就解决完了,办事效率很高。老人生活得舒心,我们在外工作也很安心!”日前,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小东门社区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尉氏县坚持党建引领,在织密网格、数智赋能、落实保障上积极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强基层网格建设,及时收集、解决群众诉求,逐步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水平。

织密网格,让治理问题“浮”起来。尉氏县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调整完善了网格设置。其中,针对相对规模较大、物业成熟的城市住宅小区,统筹考虑相对完整性和工作便利性,设立了158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300~500户;农村以行政村为基础,按照村民小组分布、村落布局设立了381个网格,未集中安置的村改社区,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基础划分网格;针对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功能特殊的区域,设立了68个专属网格,保障专属区域的有序运行。吸纳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老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加入网格治理队伍,全县共配备了600余名网格员、1358名志愿者,形成了“资源融合—需求对接—服务闭环”的基层治理新模式。2025年以来,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全县网格员共采集和完善户籍信息2090条,登记走访巡查记录5394条,实现网格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机衔接。

数智赋能,让治理工作“快”起来。为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尉氏县进一步优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系统平台,充分发挥治理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将网格工作通过平台安排部署、推动落实,提高指挥的科学化、高效化。平台涵盖了社会治安、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14大类、56大项、314小项职能任务,网格员入户走访采集事件信息并实时上报,县综合指挥中心及时在后台调度指挥、分析研判,形成自下而上的四级事件处置流程。比如邻里纠纷、堆放提醒等简易事件由网格员直接处置解决;业主投诉、环境整治等复杂事件由村(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摊贩无序经营、大面积停水停电等较大事件由乡镇(街道)处理;公共安全隐患、群体性矛盾苗头等重大事件,由县综合指挥中心根据分类派发给相应职能部门。2025年以来,系统平台共收集各类事件1918件,按时办结率达到98.3%,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推动了网格员从“基层末梢”向“智治前哨”转变。

落实保障,让治理效能“高”起来。尉氏县通过明确、细致的激励保障措施,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其履职尽责意识和发现问题能力。结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组织开办县乡两级网格员专题培训班,围绕信息采集、矛盾调处、隐患排查、为民服务等内容,引导全县网格员以培训促学习、以学习促提升,共培训人员11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打通网格员队伍晋升通道,对于年度考核优秀、在网格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网格员,同等条件下在晋升提拔、职称评定、全县事业编招考中优先考虑。同时,将服务意识强、业务能力好、任职意愿强的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优先选派到高校或先进发达地区外出学习,培养成熟后按相关程序充实到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中,鼓励他们在乡村治理、社区服务中发挥作用,发挥好网格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在网格中锤炼人才、从基层中选拔骨干”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直面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实现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尉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庆勇说。(黄留宝 刘梦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