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海南省委始终把增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关注的痛点难点,研究确定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闲置废弃沼气池处置、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限制、保障农村人口饮水”等12件全省性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持续统筹力量、靶向发力、务求实效。
直面群众关切,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突出问题。目前,海南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通过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两超一不”(超低价、超长期、不规范)合同清理、规范,整改文本不规范合同数量1803份,涉及面积16.8万亩,村集体预计增收3118.43万元;排查违规出借资金的村组41个,追回资金425.92万元。
解决民生诉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海南积极处置农村闲置废弃沼气池,消除群众家门口安全隐患。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力量对农村户用沼气设施进行全面摸排,采取修复维护、改作他用、拆除填埋等方式分类处置,协调省级财政统筹配套资金3972.3万元,组建专家组下沉田间地头指导,向全省2669个行政村发放农村沼气安全处置“明白纸”9000份,安全处置宣传挂图19680份,推动完成处置3612处农村户用沼气设施。
回应民生期盼,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海南一是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限制,实现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用上所需药品。全省卫健系统推动509家定点一级医疗卫生机构、2845家未定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慢病所需药品全覆盖,31.71万名慢病患者在家门口用药无忧。二是强力推进全省规模化用水工程,着力保障农村人口饮水。海南全省水务系统谋划推进61个农村供水工程,完成投资9.1亿元,新增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2.37万人。
记者从海南省委学习教育专班获悉,海南12件为群众办实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还需持续用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持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自贸港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雍敏 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