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物业管理服务这一城市居民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近年来,安徽大力推进社区物业党建共建联建,组织实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为社区扩展朋友圈、延长工作手臂、优化运行机制,推动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物业服务和业委会覆盖率
让社区调得动用得上
老旧小区、住户较少的小区,因成本高不划算,物业公司承接服务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困境,宣城市宣州区以社区为单位,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统一打捆,引进物业公司入驻。
紧盯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群众一条绳的两头,安徽引导街道社区脚步往前跨、关口向前移,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各方拧成一股绳,共建美好家园。
立足商品房小区、单位宿舍、老旧开放小区、回迁安置小区、零散分散住宅等不同类型小区实际,安徽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攻坚行动,推动各地采取市场化选聘、组建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街道打捆招标、举办公益性物业服务组织、街道社区兜底管理5种方式,扩大物业服务覆盖。目前,全省1.5万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超过99%。
组织动员难、人选把关难、履职运行难问题,是小区成立业委会的三个“拦路虎”。聚焦这些难题,安徽制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建设指南,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好筹备组、换届小组以及业委会成员候选人推荐关、审核关和选举组织关的权力,同步建立任职培训、年度述职、离任审计3项制度,确保业主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规范建起来、有效转起来。目前,全省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分别为61%、38%。
省市县三级通过推动党建与业务共抓,有力提升党建联建实效。全省各市县区普遍依托物业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全省5217家物业服务企业中,已有60%成立党组织。对未成立党组织的企业,派驻了2050名党建指导员指导开展党的工作。同时,建立物业服务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赋予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合计不低于50%的评价权重,推行“红黑榜”制,2024年全省共约谈问题企业1691家、处罚312家,依法将227家企业清退出在管项目。
延伸党的组织和服务阵地
让社区兜得住领得了
合肥市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按照“便于党员开展活动、便于群众参与议事、便于社区指导治理”原则,将全市4700余个小区,按照500户左右整合为一个片区,共成立3670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
安徽把基层治理重心沉到住宅小区,全面推行“一小区一网格”,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阵地向最基层延伸。
“以封闭管理住宅小区单独划分为主体、零散住宅按照300至500户标准划片管理为辅助、商圈园区划分专属网格为补充,分别划定社区网格1.19万个、1.26万个、0.15万个。”安徽省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负责人介绍。
“全覆盖、实体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安徽着力建强小区党组织,采取下派党员社区工作者、发掘居民党员、转入退休党员等方式,健全一小区一支部,全省住宅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其中成立实体化党组织的占94.5%,小区党支部集中开展亮组织、亮身份、亮职责,做好开门一件事“三亮一做”行动,打造居民群众平常看得见、有事找得到的坚强堡垒。
有统一标识标牌、有固定阵地场所……按照“八有八建”标准,全省各地小区依托小区配套用房、物业服务中心、架空层等,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立体式服务。“居民普遍反映,社区服务效率高了、群众办事省心了。”淮北市相山区锦华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腾飞深有体会。
全面优化协调运行机制
让社区抓得稳管得好
组织强,一强百强。安徽以党的组织体系托起基层治理网络,完善以社区小区党组织为轴心的协调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效。
全省各地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特别是社区“两委”成员全面下沉小区,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或专职网格员,符合条件的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共有2.9万名社区工作者进入小区党支部、担任网格长、竞聘业委会成员。同时,反向吸纳2900余名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共商共议共解社区大事小情。
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关系如何摆布?安徽的答案是,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赋予小区党支部督促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履约和前置审议小区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委员会章程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的权力,全面建立分析研判、协商议事、评价反馈3项工作制度。2024年以来,全省小区党支部组织议事会、恳谈会8.95万场次,收集居民诉求建议10.61万条,牵头召开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参加的“三方议事会”6.5万场次,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物业管理服务方面问题7.45万个。
聚焦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屋面外墙渗漏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和“三方议事会”作用,组织动员居民群众深入协商、凝聚共识。2024年以来,全省通过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应急抢修更新电梯2780部,建成电动自行车停放车位106.8万个、充电口70.8万个,整治渗漏墙面22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4万户。(本报通讯员 皖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