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福州深挖本土资源做好党员教育培训文章

从“会场听讲”到“场景课堂”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11:3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福建省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展示馆成了热门打卡点,前来参观的党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珍贵的照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影像,述说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内涵。“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群众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搁的作风!”福州市信访局“90后”党员徐良说。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些年来,为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福州市持续在理论深学、资源活化、学做融合上下功夫,让党员从“会场听讲”转向“场景课堂”,党员教育像榕树扎根般深植基层,浸润着党员干部的心田。

紧扣主题 搭建教学点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任市委书记时,面对的是福州相对落后于沿海先进地区的现状。那么,他是如何改变福州‘后排就座’发展局面的……”今年4月,在“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现场,跟随讲解员陈支缘的脚步,党员干部细细感悟着“3820”战略工程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

一次观展,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市委党校举办的“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是福州市重点打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点。自2022年开办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学员16.2万人次。这种学习方式让党员既能从战略高度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在市域层面的先行探索,又能从实践维度感知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细节。

从“3820”战略工程的理论溯源,到“苍霞人家”里的初心叩问;从古厝坊巷的文脉传承,到海上福州的碧波万顷……福州市深挖理论和实践“富矿”,持续打造提升学习教育实践大平台,推出“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苍霞人家”生活馆等42个特色教学点,开发56门特色课程,全景式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可感可及的学习场景。

盘活资源 设立“微党校”

近日,走进长乐区的泮野村礼堂,党员与群众正在观看廉政闽剧《过崖记》。当唱词“人有撇捺两只脚,一脚魔来一脚佛”响起时,不少党员发出“做人要守初心,也要守本心”的感慨。

演出结束后,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围坐一起展开热议,有20多年党龄的老支委联想到抗台风时冲锋一线的经历,感叹“危急时刻更要站稳立场”;年轻党员从“一念之险”联想到村集体经济“三资”监管,直言“管集体账要如‘过崖’般步步谨慎”。此刻,传统艺术以润物有声的方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养分”。

依托173个乡镇(街道)党校主阵地,福州市推动各地盘活本土特色资源,持续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载体。市委组织部深入开展向谷文昌、廖俊波等榜样学习活动,摄制《榜样人生·绽放》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采用“党课讲榜样、榜样讲党课”的方式,让先锋的力量直抵心间;台江区南公园长廊的“南公书场”,运用传统“非遗”评话形式,定期向基层党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课;连江县通过开展“六个一”初心铸梦行动,把当地农村党员父辈祖辈的红色信仰、光荣历史和身边党员实绩贡献、感人故事变成鲜活教材;福清市因地制宜设立“榕树下讲习所”等286处“微党校”。返乡创业的党员方坪感慨:“如今党校就在‘家门口’,推门即是‘学习圈’。”

分类施策 实训强本领

清晨的马尾区琅岐鲲腾水产养殖基地,水波轻漾。闽江学院副教授、科技特派员叶桂萍挽起裤脚蹲在田埂边,向围拢的党员讲解:“南美白对虾的溶氧量低于5毫克就得开增氧机,数据不会‘打马虎眼’!”20余名党员边记笔记边操作设备,尽管裤腿沾满泥点,神情却依旧专注。

这是马尾区创新“课堂在田野、讲师在一线、成果在枝头”党员教育新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每月定期开展“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支部书记”联动授课,既讲透惠农政策,又传授致富技能。

如何破解党员教育学用脱节难题?福州市结合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党员特点,进一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闽侯县依托南通镇“田园党校”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技能学习,近三年帮助1.1万多名党员群众实现创业就业;罗源县推行12分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党员履职尽责;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中小学党建“堡垒领航 书记领办”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重点难点工作同步攻坚……在不同场景浸润中,广大党员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干事本领、汲取奋进力量,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注入澎湃动能。

“党员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凝聚力,当课堂从报告厅搬到榕树下、从文件柜移到生产线,真理的味道自然更加甘甜。”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本报通讯员 林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