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锻炼检验基层干部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转型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引路、人才带路、产业富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点开花。2024年,全县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13万元,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19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
组织引路,凝聚集体经济发展新合力。建立健全县级主导、乡镇负责、村级落实的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农牧、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月研究、季调度、年总结制度,推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创新实施“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一核”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五队”即组建生态文明、产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文化宣传五支队伍),推行乡镇党委统筹安排、县直机关协调配合、各村工作队具体落实的工作模式,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担子”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县级联点指导+职能部门参与+乡镇党委主导+村级组织实施”的多元化“1+10”工作协调联系机制,28名县级领导挂钩联系31个村党组织开展业务指导、工作调度。
人才带路,注入集体经济发展新动力。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为全县31个村全覆盖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19名大学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全县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占比77.4%,村级班子能力、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全面落实村级后备人才“223”计划,储备村级后备人才237名,将118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纳入后备人才和产业促进工作队,35名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79名后备人才到一线岗位实践锻炼,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推进村干部与致富带头人“双向培养”工程,采取本土挖掘、人才回引、源头培养等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75人。
产业富路,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新潜力。探索村庄多元经营模式,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46家。圣泉湾生态体验区等4个生态观光景点累计接待游客67万人次,实现收入1280余万元。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探索“支部带动、产业驱动、多方联动”有效路径,成立青湖农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国有公司,着力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累计销售额达1800余万元。对全县17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摸底,按照“一村一策”要求编制村级发展规划31个。制定《刚察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施细则》,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等内容,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任务、资金保障等职责,以机制保障助推村集体经济增量提质。(祁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