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安徽合肥深化党建惠企行动

服务心贴心 发展活力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5日 10:5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刚刚开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就遇到了一件难事:2024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产值超过1000亿,今年,企业定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产能,但生产线上的熟练操作工还远远不够。

得知这一情况,合肥市委组织部联合社工部、人社局等部门主动解难,先后组织企业赴云南昭通,河南平顶山、开封等10余个市县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搭建劳动用工对接平台,有序引导当地劳动者赴合肥比亚迪就业。“多亏了合肥市的惠企政策,不到10天,就帮我们成功招工9520人,解了燃眉之急。”合肥比亚迪公司党委书记陈武军说。

为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近些年来,合肥市持续深化党建惠企行动,以织密党在非公领域的组织体系为基础,分类响应企业诉求,差异兑现激励,成立产业链党委,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经济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惠企百条”分类施策

技能培训、用工招聘、融资支持、人才引进……不同企业的诉求多样化,亟需精准响应。为此,合肥市委组织部会同涉企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平台企业等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非公企业在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考量企业需求、政策可行性、市场竞争公平性基础上,统筹40余家涉企部门政策资源,聚焦要素配置、资金申报、减税降费等7大类,制定党建“惠企百条”。

针对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重点企业,惠企政策重点链接多方资源,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家论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针对初创型、中小微企业等,在政策供给上侧重于开展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三师”的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行稳致远;针对科创型企业,则联动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汇聚资本、人才等要素,帮助企业开辟场景应用空间,助力企业拓宽市场。

党建惠企行动开展以来,合肥市累计帮助非公企业争取落实政策奖补1.1万项,解决人才、招工、用地等问题4683个,融资贷款16亿元,“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让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有效增强了非公企业抓党建的内生动力。

评星定级长效激励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次获评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按照合肥市惠企政策规定,企业可享受含金量更高的政策。“前几年,公司发展出现资金流困难,党建惠企政策帮助我们享受到贷款授信400万元,还获得所在园区4项奖补资金44.3万元。”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尼秀明说。

合肥市将党建惠企政策落实同巩固非公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结合起来,按年度开展星级党组织创评,把党建工作、企业营收、税收、社会责任,特别是将党建入章落实情况、出资人(企业负责人)是否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等纳入评星指标,企业根据评星结果梯度享受党建惠企政策,实现短期“刺激”转化为长效“激励”。

2024年,全市享受党建惠企政策的非公企业达1314家,同比增长103%。通过政策激励,在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党员出资人(负责人)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比例大幅提高。

惠企先锋排忧解难

前不久,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再传捷报,泛半导体产业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套OLED蒸镀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技术的自主掌控。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欣奕华公司党员攻关小组日复一日的学习、研讨、尝试。

类似的党员攻关小组、红色车间班组等,合肥市非公企业设立了1.2万个,累计贡献“金点子”、开展“微创新”攻坚项目6500多个。

在常态化惠企助企中,合肥市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家成长、服务企业员工乐业等化为自觉行动,通过建立企业服务政策知识库、“政策专员”专家服务库、企业诉求信息库等,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锻造了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服务优的惠企先锋队伍。

同时,坚持党建惠企与强基固本相结合,充分调动非公企业争创星级党支部、优秀党组织、党建示范点的积极性,在党建惠企工作推动中,各非公企业努力抓党建促发展,积极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充分发挥非公领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胜势。

伴随全市聚力打造产业地标的火热实践,近些年来,合肥市探索组建芯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链党委,各产业链党委积极发挥整合资源、协调各方优势,牵头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出资人代表、涉企部门等,组成“红色议事团”,共商共议解决产业链发展政策、党建资源等制约问题,做到“常态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带动链上企业从单打独斗向集聚发展转变。去年以来,全市产业链党委开展融资路演、论坛峰会、“项目+资本”对接会等服务活动450余场次,兑现产业政策资金150多亿元,惠及企业超3万户次,党建惠企助企作用日益彰显。(本报通讯员 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