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广西阳朔推动基层党建与竹筏漂流产业深度融合——

红魂育金龙 文旅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9日 14:1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青山映水,晚霞染天,竹灯龙影逶迤而来,几十艘竹筏连接成几百米的金色巨龙在遇龙河中蜿蜒巡游,龙头雄伟,龙尾轻盈,灯光和焰火交相辉映,如梦如幻。这是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公益广告《龙的传人》中的精彩一幕。作为漓江在广西阳朔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遇龙河是游览阳朔山水的精华,流经阳朔县的5个乡镇、20多个村庄,沿河村民以竹筏漂流为主导产业。

近些年来,阳朔县推动基层党建与竹筏漂流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党群共建、校企共谋、品牌共育等举措,孵化“巨龙巡游”文旅项目,构建起“党建+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2000年的时候,碰到几个游客说遇龙河山清水秀的,如果能坐个竹筏漂流就好了。听了游客的建议,我便带着支部几个党员去灵川拉了5条竹筏回来承包给村民划,遇龙河的竹筏漂流就此开始。”遇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封志伟回忆道。

立足群众需求,阳朔县发挥遇龙河山水资源优势,通过“支部带路、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创建竹筏漂流项目,成立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接待、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推进项目公司化运营、规范化管理。通过“报名学习—考核获证—定岗就职”,小班式、分批次科学培育景区筏工,保障游客游览安全。创新“村民生态资源入股+公司盈利发放生态奖补”模式,构建“家家有地—户户有股—人人增收”的发展格局,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激起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擦亮遇龙河旅游产业名片,阳朔县整合明清古桥遇龙桥、晚唐诗人曹邺诗集、抗战遗址朱家寨等文化资源,融合“祭龙头”“对山歌”等传统文化元素及“西式婚礼”等时兴文化元素,打造“遇龙河竹筏漂流节”民俗节庆,以竹筏首尾相连的“巨龙巡游”亮相遇龙河,坚定迈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我们和筏工一块商量、排练,在河面上用几十条竹筏组成一条600米长的队伍,在每条竹筏上撑起黄伞,看起来就像一条金色的龙。”时任村主任朱继权回想起漂游节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沿河两岸到处挤满了人,都是赶来看我们这条‘龙’的。”

旺盛的游客流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一场活动下来需要筏工、安保等人员多达几千人,带动了土特产品销售,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以前都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就在家门口划划竹筏,卖点家里的土鸡蛋、干桂花,一年下来都有六七万的收入,又能照顾家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旧县村村民黄朝鲜说。

为全力构建夜游新业态,全面提振和增强夜经济活力与辐射力,阳朔县打造“梦幻遇龙党旗红”党建品牌凝聚合力,吸引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入驻,通过村庄走访、入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绘制遇龙河传说绘本及遇龙村旅游地图,设计“龙仔”IP形象并运用到海报宣传、网红“打卡点”设置、旅游标识引导及伴手礼设计中,建设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成立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乡土致富能手等组成的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会,下设阳朔遇龙金色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整合闲置资源,统一对外招商,创新推出遇龙河“金龙巡游”夜游项目,围绕“过龙年 到阳朔 来遇龙”等主题多次开展“金龙巡游”活动,增加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

“巨龙巡游”项目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遇龙河周边300余家餐馆饭店、民宿酒店不断发展壮大。“每一场‘巨龙巡游’都让我的民宿入住率大大提高,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已经在加盖一栋新民宿。”民宿老板封欣瑜说。

“我们抓住国家法定节假日及旅游黄金期,2023年共开展6场‘巨龙巡游’活动,获得各大媒体平台重点关注、持续宣传。”阳朔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两新党工委书记谢飞介绍。2023年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旅游消费产值超3亿元。(本报通讯员 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