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刘靖北: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十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09:02
来源:文汇报

核心观点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我们要从党不变质、江山不易色的高度,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公仆”思想教育党员和干部,从而牢固树立党是人民工具、干部是人民勤务员的高度政治自觉,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极大的耻辱,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让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公仆精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重申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可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人民公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及其领导者的本质特征

“人民公仆”思想是马克思在他的不朽名著 《法兰西内战》 中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驭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公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1891年,恩格斯在 《法兰西内战》 的导言中,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的“公仆”思想,强调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列宁在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秉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公仆”思想,提出要改善党和国家机关工作,反对官僚主义作风,防止执政党干部变为社会主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思想。毛泽东在1945年5月24日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 中指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 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各个中央委员,各个领导机关都要有这样的认识。”建国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中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党是人民的工具、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政党及其政府官员的根本标志。如果党和国家的干部脱离了群众,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我们就完全可以说,他们已经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本质上已经不是共产党人了,已经蜕化变质了。

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人,是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

苏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也曾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例如,1918年,战争与饥荒同时袭向苏维埃俄国,国家粮食人民委员瞿罗巴四处奔波寻找粮食,以供应前线和城市居民的最低需要,而他自己却因饥饿而晕倒在人民委员会的会议桌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苏共党员干部逐渐沉醉于权力带来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普通群众难以享受到的各种特权,把自己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莫斯科时发现,高尔基 (时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已被当作贵族供养起来。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为高尔基服务的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家里每天有亲朋食客数十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腐败和特权现象更为严重,他本人对享受特权也是心安理得。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所谓“改革”,更是成为苏联特权阶层演变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当苏共和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一特权阶层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殊利益,公开推动放弃社会主义、走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日益失望,苏共逐渐失去了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苏共垮台的历史,就是苏共一步步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人,最后被人民所抛弃的历史。

前苏联政府总理雷日科夫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当它 (权力) 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为一种寻求乐趣的工具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殷鉴不远,来者可追。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记取苏共失败教训,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

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极大的耻辱,自觉接受监督

上述充分说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与我们党的性质格格不入的,是与人民公仆的本色格格不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早在战争年代就创造了“自带干粮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创造了“只见百姓不见官”的延安作风。邓小平曾经说过:“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 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然而,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风险考验面前,不少党员干部不知不觉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根本观点,不是把自己当作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而常常是把人民当作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不是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享有特权的“官爷”。现实中,一些干部不仅享受于连按电梯都是“亲自”的恭维和前呼后拥、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且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甚至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最终堕落成人民的罪人。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不仅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损坏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引起了群众极大不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我们要从党不变质、江山不易色的高度,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公仆”思想教育党员和干部,从而牢固树立党是人民工具、干部是人民勤务员的高度政治自觉,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极大的耻辱,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让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公仆精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