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大山深处党旗红

----记新疆喀什公路管理局机关住村工作组“访惠聚”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月30日上午,喀什公路管理局塔什库尔干分局门庭若市。来自塔什库尔干县马尔洋乡的43名务工人员排着队依次从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依布拉音·卡德尔、马尔洋乡党委书记刘晓军手中领到17万余元务工工资喜笑颜开。“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住村工作组的干部。”走出深山务工,人生第一次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拿到4500元工资的吐合塔洪•木拉江激动地说。“我们增加了家庭收入,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喀什公路管理局机关住村“访惠聚”工作组搭建的就业平台。”务工人员家长木拉江·卡拉苏尔 如是说。

2014年3月,春风轻拂之际,自治区党委吹响了嘹亮的集结号:三年时间,从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至此,如火如荼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似阵阵清风、滴滴春雨滋润着基层群众的心田。

2016年2月25日, 喀什公路管理局机关“访惠聚”活动第三批住村工作组10名各族干部,肩负着自治区党委和喀什公路管理局党委的期望与嘱托,来到海拔3400多米,高寒缺氧的帕米尔高原,进住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塔什库尔干县马尔洋乡迭村、努什墩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从温馨、便捷的家庭生活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宿舍生活;从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到不分上下班、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的住村工作……。

住村当天,工作组便不顾剧烈的高山反应和路途疲劳,召开党员会议讨论通过成立工作组临时联合党支部,为扎实推进住村工作奠定了基础。

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住村后,工作组从第二批住村工作组手中接过“接力棒”,把住村作为一个新的课堂和舞台,把住村当事业,把山村当家园,为尽快掌握住村第一手资料,在主动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的同时,工作组成员克服点多线长,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能按时进餐,氧气稀薄,徒步艰难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早出晚归开展入户走访,进农家、上炕头、听民声,与村民零距离心贴心交流,详细了解村民真实情况。

建设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不仅是“访惠聚”活动的根本要求,更是每一个住村工作组的使命责任。住村后,工作组在前两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把践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把“三严三实”贯穿始终,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组。一是帮助提高村党支部班子整体能力。工作组注重把加强支部一班人的学习和抓好后备干部培养作为强化村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突出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建立住村工作组成员员与村干部“一对一”的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措施,落实分工责任制,强化日常考核,努力建成一支有活力、创造力,充满朝气具有整体战斗力的村班子。二是帮助村“两委”班子谋划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工作组在充分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本着“主动不包办、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指导不领导”的原则,结合实际,紧贴村党支部班子的工作特点和能力,指导帮带村党支部班子谋发展、理思路,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村“两委”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和落实力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三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组积极帮助村“两委”完善团支部、妇代会等群团组织,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群团组织带头,党员和干部率先的格局,切实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大山深处。

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解决。住村以来,工作组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淡化宗教氛围,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空间。

以“三·八”妇女节和“肖贡巴哈尔”节为契机,工作组与村“两委”联动,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与“80、90”后交流,了解所思、所盼,引领年轻人积极向上,远离极端化,凝聚正能量。工作组少数民族成员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极端宗教思想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号召人们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肖贡巴哈尔”节来临之际,工作组成员慷慨解囊,捐资2800余元,购买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慰问10户特困户,体现了住村干部的“百姓心”。

民生连着民心。工作组住村后,马尔洋乡迭村、努什墩村悄然发生着变化。

工作组配合村“两委”带领村民清理垃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住村三个月以来,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迭村公路整修进行了技术指导,协助乡政府对新建400米水渠进行了渠底标高的测量,对布龙村民小组1.5公里的灌溉及引水渠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工程测算。引导村民在努什墩村种植核桃树1600棵,在迭村栽植柳树13000棵(45亩),协助迭村村“两委”修建富民安居房60套。期间,工作组成员与村民同劳动,进一步加深了住村干部与村民的感情。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治区扶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农牧民致富增收,工作组以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劳动力培训等工作为重点,“精”谋划、“精”培训、“精”保障,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工作组全体成员以高度的使命感,逐村逐户上门对马尔洋乡富余劳动力的姓名、年龄、特长、技能培训情况、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对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50名青壮年进行公路养护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的集中培训后,安置到喀什公路管理局塔什库尔干分局养护一线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马尔洋乡党委书记刘晓军说:“保一方就业就是保一方发展,工作组的就业平台对改善村民生活,提高马尔洋乡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

前两批工作组,用真心和赤诚谱写了‘访惠聚’的赞歌,第三批工作组正在以“儿子娃娃”的担当,不辱使命,在大山深处

续写着新形势下“访惠聚”活动新征程的华丽篇章。

(万广宏 玉素甫江·玉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