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甘肃庆阳:“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甘肃省庆阳市着眼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由财政出资,在全市每个村选录一名优秀农村青年到高等院校就读,为每个村培养1名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大学生。

一、背景

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地处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辖7县1区、116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总人口264万;现有村级党组织1409个、农村党员7.75万人。近年来,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因为缺乏领办龙头企业的领军人才和产业带头人,农业发展自然成分偏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低,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从村级组织结构来看,一些村级组织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能力比较弱;一些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不强;个别村农村党员、村干部年龄偏大,村级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从农村人才储备看,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得不到继续教育,只能在农村从事简单的生产经营或者外出务工。针对以上问题,庆阳市委在加大选聘工作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的同时,从提高农村青年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分三批在全市1261个村每村选录一名优秀农村青年,到陇东学院接受为期两年半的系统的涉农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每个村培养1名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学员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由市、县(区)财政承担。学员在校期间学完必修课程且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二、事例

李志宏是庆阳市镇原县新集乡吴塬村人,1984年8月出生。2002年8月职校毕业后,到广东等地打了4年工。由于工资待遇低而最终返乡,决定自己创业并带动乡亲致富。他先后尝试了小规模养鸡、发展设施蔬菜、苹果栽植,但都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以失败结局。几年的探索创业,留给他的只是累累债务。李志宏回忆那段经历时说:“那段时间,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究竟会在何方,迷茫和无助笼罩了我的全部生活。是‘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带给了我新的希望。”

2009年,庆阳市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委托陇东学院在全市为每一个行政村培养一名农民大学生,市县财政负担农民大学生的全面学习费用。李志宏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报了名,并通过考试、考察,于2010年3月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

几年来,在陇东学院,他和与自己一样出身的兄弟姐妹们系统地学习了蔬菜种植、养殖技术和村级民主管理等涉农专业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了大专学历。2011年12月28日,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首届学员毕业典礼在陇东学院隆重举行,甘肃省副省长、庆阳市委书记张晓兰亲自出席了典礼。毕业典礼后,李志宏感激地拉着老师的手说:“几年没有技术支撑、没有明确方向的‘无头苍蝇’一样的自主创业让我身心俱伤。在学校几年的学习,使我恢复了精神,树立了信心,并给了我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更加实用的技术支持、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使我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再次返乡,正值省市实施绒山羊养殖扶贫项目,李志宏学到的专业技术刚好派上用场。他走东家去西户,进行辅导讲座,开展技术培训,一时成了全村乃至全乡的红人。村民推选他担任了吴塬村村委会文书。目前,他正在借助全省开展的妇女小额贷款项目,努力扩大全村的养殖规模,同时和村委会一班人积极争取无公害食品项目。他说:“通过参与村上的工作,为乡亲开展技术服务,我得到了很快的提高。我要向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本领,干出自己的事业,在带领群众致富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志宏的同级学员、华池县柔远镇张川村的张清亮,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在校期间就制定了创业计划,毕业后租用荒山地40余亩,种植油松30亩、樟松10余亩,根据2011年苗木售价预计,5年后可赢利90万元。

像李志宏、张清亮这样的农村青年,在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学员中还有许多。

三、做法

(一)严格把关,认真组织报名录取。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严格的选招条件,认真编制选招计划并广泛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市、县、乡、村四级层层审查把关,择优推荐,列入培养计划。属于社会青年的,参加当年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培养院校正式录取;普通高考高职线以上的考生,由培养院校通过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通过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层层筛选,确保了生源质量。

(二)以德为先,提升学员政治素质。开设了《农业及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能力。举办庆阳市情、革命历史文化专题辅导讲座,用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教育、熏陶和感染学员。外请党校理论教员、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对学员进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学员村级组织建设知识的教育。切实加强学员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努力做好学员党员、团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广泛开展党性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学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强化实践,扎实开展技能培训。突出技术性、适用性、操作性的特点,确定了作物生产技术和园艺生产技术两个专业。按照“必修课固其根,选修课择其需,课外活动扬其长,实践活动增其能”的思路,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优秀骨干教师承担授课任务。着眼学员实用技能的培养,研究开设了《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课程,全面培养农村种植、养殖和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学员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就农业生产现状、创业致富等做专题报告。突出“理论+实训”的特点,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确定了陕西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等13个专业见习点。并组织学员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进行专业见习。学员自发组织成立了学生社团“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庆阳市三农服务社,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同时,指导学员在深入开展乡情、村情调查并认真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创业计划,并到相关企业、基地开展创业见习,培养了自主创业能力,为创业打下了基础。

(四)关心爱护,促进学员健康成长。工程领导小组和陇东学院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精心组织培养过程,保证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各个环节规范有序,为学员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市委领导多次到陇东学院检查指导,听取工作汇报,并亲自给学员授课作报告。陇东学院对“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按照在校全日制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安排人员轮流值班,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多次召开学员代表会议,征求学员对教学、管理、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员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出资为学生购买了人身保险。组织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员拓展了综合素质,丰富了课余生活。

(五)加强领导,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着力建立和落实经费保障、领导责任、沟通协调和后续激励四项机制。市县建立了按1:1保障学员培训经费的长效机制,共投入2100多万元,用于解决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等,学员只承担个人的生活费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员的培养,原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晓兰和省长助理、市委书记夏红民同志多次就工程实施情况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毕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调研,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毕业学员跟踪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由县(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具体管理。市、县(区)组织部门每年在党内创业资金帮扶工程中重点扶持“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创业。要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及劳动人事保障、妇联、团委等部门充分利用部门资源,积极扶持指导“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创业。建立毕业生帮带制度,县(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政府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来管理使用。结合村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每县(区)每年在20%的村各调整出一个村干部岗位,安排“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任职。将毕业学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工作实绩突出的,可优先安排到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岗位工作,符合招录条件的可推荐参加面向村干部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对成绩突出的“农民大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四、效果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自2009年正式实施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有关专家誉为改善村级班子知识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储备村级班子人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工程,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也被广大学员深情地称为“圆梦工程”、“希望工程”。目前,第一届、第二届627名学员已经毕业。2011年毕业的355名学员中,已有286名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村文书,占第一届毕业生总数的81%,其他学员进入了非公企业、产业协会,进行自主创业。2011年6月2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此做出重要批示:“甘肃庆阳在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中,深刻体会‘给钱不如给个好干部’。这是当前欠发达地区改变面貌的一个普遍规律,应积极支持、拓展培养本地‘农民大学生’的工作”。

1、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通过安排毕业学员到村任职,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效解决了村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增强了村班子的整体功能。部分学员在校入党,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毕业学员基本具备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经营管理的能力。返乡后,通过创业实践,逐渐成长为有知识、懂市场、会经营的产业带头人,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提升了农村人口素质。一大批农村青年通过工程得以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创业成才奠定了基础,为新农村培养了一批新农民。同时通过这些青年的带动和影响,促进了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4、增进了校地合作交流。工程搭建了学校与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培养院校能够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启示

1、要着眼于新农村长远发展,把“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工程的实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随着学员创业实践的广泛开展,工程的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因此,必须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来充分认识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要把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作为留住农村人才的有效途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农村的稀缺资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普遍存在引不来、留不住人才的问题。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一批熟悉乡情、村情,对农村、农民、农业有深厚感情的本土人才,造就了一批不走的人才队伍,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3、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对农民大学生多加关心爱护,与在校全日制学生同等对待、同等管理、同等服务,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学员健康成长。要在学科设置上重视实践性、实用性,特别是要重视毕业后创业路径的规划,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加强经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脱产学习。要重视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关心、关注、支持农民大学生学习、创业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把毕业学员跟踪服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大扶持和培养力度,使他们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4、要从宏观层面加强规划设计。要长效地、彻底地打破农村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就要从宏观的层面加强规划设计,统筹解决劳务输出、人才引进和培养、农民素质提升等问题,切实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