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天全县探索建立机关党组织“332”应急响应机制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案例背景】

近年来,四川雅安市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出公共事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在应对突出公共事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机关党组织事前预防不够充分、事中处置不够高效、事后维稳不够有力等问题。鉴于此,2012年4月以来,天全县探索建立机关党组织“332”应急机制,对机关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有益探索,成功经受住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的检验。

【做法与成效】

(一)建立“三预防”常态机制

一是编制预案预防。按照“专群结合”原则,机关党组织深入联系村(社区)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开展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事前“定员、定岗、定责”原则,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相配套、相补充的应急预案,储备防护用品、救援装备、党旗、党徽等应急物品。二是组建队伍预防。通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核、授旗颁证等程序,组建37支县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机关党员达972名,占全县机关党员的47.1%。在此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应急办牵头成立天全县党员志愿服务调度中心,将服务队划分为直接参与处置、辅助应急处置和参与服务群众三大类进行管理。三是开展演练预防。在应急知识、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先后组织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森林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确保事件发生后,服务队能成为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

(二)建立“三快速”反应机制

一是快速作出应急反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和可控性,天全县党员志愿服务调度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通讯员现场联络等方式,向相关单位及党员服务队发出指令,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人、排险、转移、安置等工作。二是快速整合救援力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区域大党建”思路,及时将军队、特警、卫生医疗等救援队伍的负责同志,纳入由事发地、服务队和救援队共同组成的“三方指挥部”或临时党组织,实现力量重组、资源共享,确保救援工作有效衔接和有序开展。三是快速启动战时激励。宣传部门及时发掘和宣传应急处置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部门简化干部选用程序,打破干部选用界限,及时通报表彰和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同时,有权按照“先斩后奏”的原则,对反应迟缓、工作不力、擅离岗位、临阵退缩的党员、干部进行“火线处理”。

(三)建立“两确保”善后机制

一是确保群众情绪稳定。相关部门党组织积极配合事发地党组织发放救灾物资、落实补助政策,确保受灾群众衣食无忧;机关党员干部及时与结对群众谈心谈话,疏导受灾群众情绪;建立村(居)民议事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信访部门、司法系统的机关党组织及时设立流动接访组,做好受灾群众的信访接待工作。二是确保社会局势稳定。组织部门及时加强与武警消防、卫生、国土、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切实做好防火、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等工作;宣传部门及时通过新闻发布、电视宣讲、发放传单等方式,加强正面引导,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局势稳定后,县党员志愿服务调度中心及时评估并完善机关党组织应急预案。

【主要启示】

启示一: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是有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关党组织只有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才能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能够快捷反应、正确应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和损害。

启示二:高效运行应急响应机制,是有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核心在于运用,如果建而不用,或者是将其束之高阁,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当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只有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结合实际予以修订完善,才能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有力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才能为党委、政府战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启示三:创新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和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千差万别,没有固定的应对规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运用好应急响应机制,在总结中完善好应急响应机制,才能使之始终适应新形势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才能使机关党建工作让组织满意,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