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云南省委组织部推行随机调研制度以来,大理州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规定动作,充分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创造性开展自选动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建立起一套“方案策划—实地调研—分析研判—通报督改—成果运用”的随机调研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省州领导认可、媒体关注和基层欢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维佳同志2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总结借鉴大理做法和经验,及时在全省推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云南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相继刊发报道了大理州的随机调研典型经验做法。
【做法】
(一)牢牢把握“务实践行”这个核心,把随机调研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完善制度流程。把随机调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调研科统筹,研究制定《大理州组织系统改进调研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实施细则》、《中共大理州委组织部随机调研制度(试行)》、《关于抓好随机调研有关工作的通知》,制作《随机调研手册》、联系方式、工作流程,用文件和制度规范统筹随机调研工作。二是明确覆盖要求。规定部机关每年调研要覆盖12县市、16个州属党工委、110个乡镇和20%的村(社区),确保实现每年覆盖所有县市、乡镇和州属党(工)委,五年覆盖所有村(社区)。并拓展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的调研,调研不仅直接到乡镇和行政村(社区),更是延伸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三是坚持领导带队。每季度组成9个调研组,由9名部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郑艺部长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摸实情、解民困。仅去年以来,州委组织部机关累计调研110个乡镇、491个村(社区)、57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四是做到“先沉再浮”。随机调研开展之初,为防止基层事先演练、事先清场,调研组悄悄下基层,又悄悄地回机关,不同程度存在“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问题。对此,基层有意见、有压力。针对问题,州委组织部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坚持先“沉”下去摸实情,再“浮”上来作印证,在点上调研后,主动向上级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反馈,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不仅让基层服气,也打消了基层的顾虑。五是定期分析研判。建立每季度调研专题工作例会制度,由部领导主持会议,分析汇总随机调研情况,研判工作、研究措施,针对随机调研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下一季度开展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重点需要加强的工作,研究基层反映问题的解决措施。六是实行季度通报。每季度对好的做法经验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通报批评,限时整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对涉及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进行专题报告。七是推行挂牌督改。制定《随机调研通报批评单位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制度(试行)》,把通报批评单位列为挂牌督改单位,责成上级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以及挂牌督改单位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整改。
(二)牢牢把握“科学统筹”这个方法,形成随机调研“一盘棋”。随机调研开展以来,注重在协调上着力、在统筹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五个统筹”。一是统筹调研主题。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时间节点确定调研主题。在主题策划方面,不搞“闭门造车”,而是采取领导点题、调研科拟题、业务科室议题“三堂会审”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细化调研子项目,盯住薄弱环节去调研,盯住重点问题去调研,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调研,拓展了调研的深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二是统筹调研路线。制作实地调研单位统计表和随机调研覆盖图,逐一汇总梳理各调研组所调研单位,用“红旗”在行政区划地图上标注已调研过的点,在实地调研单位统计表上用不同颜色区分调研点调研次数(“橙色”代表调研过4次、“蓝色”代表调研过3次、“绿色”代表调研过2次),以“挂图作战”的方式,导航调研组多往“边、偏、冷”和工作薄弱的地方调研,有效避免“扎堆调研”。三是统筹调研任务。坚持把随机调研与专题调研、科室业务工作、挂牌督改单位回访督查“打捆压茬”,一并落实。结合随机调研,完成了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工作能力问题研究等12个重点课题和专题调研工作。四是统筹调研人员。每季度统筹一次调研分组,由部领导带队,1-2个科室抽调人员随同调研,到1-2个县市和州属党(工委)调研。调研人员和调研区域一季度一轮换,防止出现在同一区域都是“老面孔”,避免“重复调研”。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把活动办人员一并列入调研分组。五是统筹调研成果。为避免“浅调研”、“假调研”现象发生,要求各个调研组每季度调研都要撰写有情况、有问题、有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每个调研组成员撰写不少于1篇的调研心得或调研手记,年底进行评选。同时,向基层征集随机调研典型案例,汇编成册,集中展示随机调研成果。
(三)牢牢把握“成果运用”这个关键,把随机调研作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注重成果运用,用随机调研抓部署落实、促工作提升。一是把随机调研作为考核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依据。直接与县市和党(工)委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挂钩”,规定: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加20分,州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加10分;省委组织部通报批评扣20分,州委组织部通报批评扣10分,通过结果倒逼过程,强化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把随机调研作为研究问题、解困基层的有效手段。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梳理、聚焦组织工作的“软和弱”,基层反映的“急和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提出县市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针对调研中反映基层党建工作任务重、经费不足等问题。从2013年起,每个乡镇给予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从2014年起,每年给予每个行政村的工作经费达到3万元,每年给予每个村(居)民小组工作经费不少于1000元;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任务重、待遇不高等问题,提出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不低于1800元,正职每人每月不低于1700元,副职每人每月不低于1650元;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基础补贴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00元;对村(居)民小组党组织负责人和村(居)民小组长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工作补贴;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每月不少于100元的工作津贴。针对调研中基层反映村民小组党支部办公无地点、活动无场所等问题,及时出台规划意见,对每个新建活动场所,由州县两级给予不低于3万元补助,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州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弥渡县牛街乡大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开胜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组织部门实打实为基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真不少”。三是把随机调研成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的有效方法。广大组工干部轻车简从下基层、进农家、听真话、查实情,开展住村实践,推心置腹了解群众堵心的“忧”、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怨”,深入查找“四风”方面的问题,针对基层反映会议多、材料多、展板多、考核多“四多”等问题,提出了精简会议活动,提高会议实效,改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可开不可开的会议坚决不开。精简文件材料,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可报不可报的材料一律不报、可制不可制的展板一律不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确实需要考核的工作年底一并进行考核。四是把随机调研作为督促基层抓落实的有力抓手。紧紧盯住落实没有?怎样落实?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握时间节点,精心策划调研主题,抓督查促落实。对落实不到位的,“点对点”反馈,并现场进行指导;对不落实的,予以通报批评,挂牌督办,责成上级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跟踪督办,形成工作推动上下“一盘棋”。如:针对部分新农村指导员不在岗、履职不到位的情况,研究制定“三亮一评”制度,并改变一味加压基层的做法,构建起州委组织部、州委新农办、派出单位、所驻单位“四重管理”的机制,让一些长期“潜水”的新农村指导员“躲不了”、“藏不住”。五是把随机调研作为日常考察了解干部的有效手段。在随机调研中,部领导采取主动约谈、上门访谈、个别交流、集体恳谈等多种方式开展谈话活动,了解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部务会每季度定期对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判,了解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德才表现。同时,注重在“乡语口碑” 和“街谈巷议”中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的反映。六是把随机调研作为学习基层提升工作的好方法。坚持带着学习的态度下基层,带着发现的眼光下基层,了解基层创造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在随机调研中,总结推出了鹤庆“党员中心户长制”、云龙“干群心连心”等先进经验;发现了33年坚守麻风病疗养院的好医生李桂科、“大难当前先救民”的村支书杜良等一批先进典型,编印《感动大理》学习读本,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可学的典型。
【成效】
——转变了作风。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定路线、随机选点、直插基层、食宿自理的随机调研,让组工干部主动放下“身架”挖深井、找活水,有效解决了“浅调研”、“假调研”、“被调研”的问题。宾川县拉乌乡碧鸡村党总支书记陈仕文说:“以前,领导干部调研,都是提前通知基层单位,安排调研点,‘演戏’成分太重。随机调研推行以来,我们明显感到,‘作秀’的成分不在了”。
——摸到了实情。“先沉下去、再浮上来,先了解情况、再交换意见”的调研办法,让组工干部听到没有过滤过的声音,看到没有包装过的工作,掌握到原汁原味的素材,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动了落实。通过通报批评、挂牌督改、回访督查,改变了过去落实工作靠打电话、发文件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肠梗阻”的问题,推动了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增进了感情。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第一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等形式,让组工干部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桌吃饭、同耕一块田地中体验到了民情,学会了换位思考,拉近了距离。
——推广了经验。2013年10月,大理州委专门下发《关于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强化随机调研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通知》,对强化随机调研提出8项要求,州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实践。目前,随机调研制度已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推行。
【探讨】
启示一:做好面上统筹,随机调研成为反思工作修正决策的好办法。随机调研的目的不是指责基层、批评基层,而是为了摸准实情、反思工作、修正决策、督促落实。必须避免“随意”、“扎堆”及“盲目”调研等现象,做好面上统筹,才能真正掌握实情,了解情况,反思工作,改进提高,把随机调研推向实处。实践证明,随机调研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工作进展和了解掌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效促进工作落地实施,避免“浮在半空”和“虎头蛇尾”,只有加强统筹,注重上下协调开展、左右配合衔接,才能建立起一套有序、高效、科学的随机调研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让组工干部在随机调研过程中当好“千里眼”、“顺风耳”,把基层情况摸清、摸实,正确处理好随机调研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在“两手抓”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启示二:形成工作常态,随机调研成为解困基层推促落实的本领。“智慧来自民间”,只有深入基层,虚心向基层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掌握运用随机调研是组工干部干好工作的一种本领,也是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在思想认识上切实转变“模式化”、“形式化”调研思路,掌握随机调研方法,用随机调研改进、总结、完善、提高各项工作落实,将其作为一种工作习惯融入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岗位要求上,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将随机调研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基层困难、需求摸准摸实,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启示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随机调研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把随机调研作为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作为强化随机调研成果运用的重要举措,聚焦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对策,完善制度,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随机调研制度的执行,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随机调研的队列中来。把随机调研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抓手,切实解决进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干群关系,让随机调研的“脚步”更加务实,更加深入,通过随机调研更好地体验民情、摸准实情、评估工作、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