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探索组织生活会“一会一演”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一会一演”新模式的产生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推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时代特点也由“80后”逐渐向“90后”转变。传统的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脱离大学生党员的实际生活,大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期下,受国际、国内教育体制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党员对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缺乏主动性,传统意义的教育管理模式,组织生活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应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由以往的引导、教育、培养转向服务、帮扶、护航,通过不断丰富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党员过组织生活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是组织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活动单一,绝大多数是学习党内文件、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专题教育讲座等,这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要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前提是做好为广大学生党员服务的准备,切实加强组织生活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积极探索党员们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组织生活形式。

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是党员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党员还处在学习成长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塑造完成。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环境、任务、途径等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堡垒,必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才能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大多采取“一人发言众人听”的方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党员主观上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平时的政治学习不够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探索“一会一演”新模式,帮助大学生党员将被动的“听课”转变成他们主动“上课”。“一会一演”新模式的开展在选材上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让大学生党员主动增强自身党性修养,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一会一演”新模式的主要做法

动科院学生党支部现有正式学生党员22人,预备党员88人,分别来自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动物药学四个专业。针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自主性强等特点,院学生党支部试行“一会一演”模式,努力营造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的氛围。“一会一演”模式是指在定期召开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围绕当前的时政热点,学生党员通过自身表演,运用道具、多媒体等手段,表达自己对党的认识及对讨论话题的理解。启发引导全体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形成上下互动的良好格局。

(一)集思广益选主题

传统意义上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会议内容相对枯燥,主要围绕党员发展讨论、近期文件精神学习、支部书记讲话等,通常是“一言堂”的单一形式。学生党员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效果不好。“一会一演”新模式试行以来,从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主题拟定到活动开展形式都由学生党员自己参与策划。院学生党支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每次会前,由学生党员搜集相关时政热点话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拟出会演的主题,在支部会议上讨论,要求活动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并富有教育意义。活动开展以来,遴选确定的“党在我心中”——党的十八大知识竞答、“铭记党史跟党走,青春助力中国梦”——颂党情等活动主题深受广大学生党员青睐。

(二)精心策划筹演绎

院学生党支部按照所学专业、年级将学生党员划分成不同小组。在活动主题确定之后,支部书记在会上确定下一次活动的组织者(以小组为单位)。每一次的支部活动指定不同的小组参与策划,力求让所有学生党员都参与到支部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中来。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党员围绕活动主题从表演题材的选择、演出脚本的创作、多媒体资料的准备,到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及会场环境的布置等,每个环节都精心策划、细致准备。每次参加表演的党员人数从10人到20人不等。从大型的配乐诗歌朗诵、诙谐幽默的群口相声到声情并茂的党史介绍,每一次的支部活动都让全体党员记忆深刻。以动科专业党小组策划的支部生活会为例:小组党员12人,支部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映激动人心的大阅兵视频,以激发在座党员的爱国热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小组党员一齐登上讲台,进入第二阶段——颂党情,集体朗诵《党旗飘飘,明天会更好》。党员们富有深情的配乐诗朗诵把我们带入到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中,令大家热血沸腾。

(三)画龙点睛促提高

在“一会一演”新模式试行初期,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指导小组的选材、讨论,帮助小组提炼主题。在支部活动筹备中,支部书记在活动的形式、内容及环节的设计上,都给予指导。在每次支部活动“一会一演”结束后,支部书记进行点评,结合指定主题,对小组策划的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活动开展的不足进行总结。

三、“一会一演”新模式的经验成效

自2012年开展组织生活“一会一演”新模式以来,先后获得“江西省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一等奖,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度“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校院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活动现场指导活动开展,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总结起来,“一会一演”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三“新”三“强”:

形式新,适应性强。“一会一演”丰富了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党员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开创了新的模式。以往的组织生活模式呆板、程序固定,无法让大多数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度不高,适应性不强。而每一次的“一会一演”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自由选择一种或多种相互结合,不拘束,不僵化,很好地适应了当代大学生党员思维发散、表现力活跃的特点。

创意新,主动性强。“一会一演”最大的创新点在于让广大学生党员成为支部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党员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施行”。因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党员乐于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方法展现自身的风采,一方面是能让其他党员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能让自己的学习成果、心得体会更有效、更准确地与大家分享。通过全程参与活动,共享教育成果、共担党员责任、共筑党员意识,学生党员找到了对基层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了过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题新,教育性强。每一次“一会一演”都有不同的主题,结合热点时事进行演绎,有助于锻炼学生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与时俱进坚持学习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党员参与为选材定题,深情演绎的过程,一则能够深入思考主题,积累和升华知识;二则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最终全面锤炼出一身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好本领。

四、“一会一演”新模式的思考启示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学生党支部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组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党员的最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党员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联系和团结大学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扎实做好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为广大党员的成长成才做好服务,引导并帮助他们更好的树立党员旗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同学。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难点是党员的教育管理。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党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新时期下,如何开展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符合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组织生活,真正做到为广大党员群众服务是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组织生活会“一会一演”模式的实行,是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突破是组织生活的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育活动和模式。在活动中,党支部应该敏锐地把握一些契机,就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和引导,而不是传统的说教、灌输。“一会一演”的党支部活动形式,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符合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丰富的会议内容,多样的表演讨论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党员的热情参与,更能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沉淀出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明辨是非、升华思想的目的。不失为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