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找准发力点

作者:李微微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08:5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当下如何提高执行力成为不少人讨论的话题,作为检验个人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人执行力高低有时直接关系着一项工作贯彻执行的最终效果,而一个群体执行力的高低则不仅直接决定了工作最终的成败,更影响到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信任感。因此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有效地提高执行力,确保上级精神能够贯彻到位,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关键还需摸透精神、找准交集、明确路径,“踩”准发力点,方能高开高走,取得实效。

  在把握上级精神上“摸准脉”。这里的“脉”主要是指找准上级精神的“主动脉”,也就是政策中传递出的“为什么干”“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去干”的具体内容。任何一项政策、方案、计划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解决现实问题专门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读懂上级精神的内在精髓,准确地把握好上级精神的针对重点是有效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精神、政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精神、政策的指向性和侧重点。当然,对于不同精神、政策、方案,把握的方式和重点也各有不同,比如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我们就应该从出台的背景、针对的对象以及服务的范围等方面去把握,而一个方案的实施,则应从实施的步骤、重点环节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去理解。只有摸准上级精神,吃透政策内容,才能为下一步推进落实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执行的效率。

  在推进过程中“找准点”。这里的“点”主要是指找准上级要求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在工作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上级布置的工作与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甚至在个别细节之处还会出现抵触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可否认,一项政策的出台虽然前后经过反复论证和研讨,但仍可能存在着不完善或者只能兼顾绝大多数的地方。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将上级的精神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而找到上级精神与本单位、本地区的结合点正是考验一个部门执行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比如,一个区县为了提升本地区教育水平,提出了引进名校、名师工程,区县内甲乡认为本乡原本教育基础就不好,优秀老师都不会愿意来,这项政策对于自己乡基本毫无帮助。而临近的乙乡却积极抓住这一难得政策,积极了解名校、名师需求,为本乡的学校投资翻修、购买先进教学设备,吸引了一批优秀年轻教师前来落户,使得地区教育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升。同样的政策、同样的精神,因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要想提高执行力,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准大政策大精神,与本地区对应的“契合点“,让点与点产生共鸣,确保上级政策精神能执行、可操作。

  在落实工作上“把好力”。这里的“力”主要是指找准日常工作中的“着力点”。很多时候,一个政策或者精神的提出都会对于某一项工作,甚至是某一领域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能够积极将上级的精神、政策真正落实到工作中,确保精神能够贯彻到位、落地生根,还需要执行部门或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具体操作落实。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些执行力较强的地区或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将上级精神或政策与本地区一些特色或品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上级精神一方面能够被又好又快地落实,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地区原有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箭双雕”。比如现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一些地区就与本地区开展党员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不仅推出了一些寓教于乐的新颖活动,更积极加强与原有一些党建品牌有效结合,完成“老瓶装新酒”的转变,使得本地区“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