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淮安市清浦区:创建“五民”载体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结合点与突破点。

如何结合实际,找到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最佳服务路径和有效载体,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

突出以“便民利民为民”为目的,以“民生民情民事”为主线,构建以“民事一本通、民生服务网、民情日记本、为民志愿队、便民互助组”为主要内容的“五民”体系,通过“五民”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探索出干部主动作为、组织有责有为、党群团结互助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径,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一做法被省委研究室作为“全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案例”供各级党组织学习借鉴,省委书记罗志军专门作出“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推广宣传”批示。中组部《组工信息》给予刊载。

二、做法

一是编制“民事一本通”,提供“心连心”服务指南。针对群众遇事无头绪、办事无指南问题,对全区直接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111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编制“民事一本通”发放到全区农户和居民家中。在“民事一本通”中,绘制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明确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让服务流程更加清晰,解决群众遇事“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制作服务联系表,公开服务事项办理单位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电话和相关人员联系方式等,解决群众遇事“不知道找谁办”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发放“民事一本通” 3万多本,并在区政府网站公布了“一本通”的电子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是构建“民生服务网”,打造“点对点”服务平台。针对群众服务诉求受理不集中、回应办理不及时的问题,创建集区民生信息管理平台、区民生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民生服务网络。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客户端等信息化媒介,对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在线梳理汇总,实现“一级录入、三级知晓”。区民生服务中心将涉及民生方面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按照“统一受理、分类交办、集中服务、限时办结”的原则,即时梳理交办,使群众的服务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和快速处理。

三是记录“民情日记本”,开展“面对面”上门服务。深入开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调研活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走访居民群众,记录民生民情日记。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能够办理的及时办理;一时难以办理的提交党群议事会集体研究会办;对复杂重大问题,召开群众听证会,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整合资源合力解决。今年以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共开展入户走访8300多人次,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1500多条,解决各类问题2800多个。

四是组建“为民志愿队”,实施 “一对一”专业服务。策应新形势政府职能转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实际,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志愿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使政府转移的职能在基层得到较好地承接。将社会组织低偿服务和志愿者无偿服务有机融合,组建“为民服务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特色服务。目前,全区共组建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水电家电维修、文艺宣传等为民服务社会组织55个,为民服务队560多支,参与服务人员2万多名,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9万人次,打造了“小城大爱”、“星星点灯”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五是成立“便民互助组”,创新“多对多”服务路径。针对服务群众主体单一、服务能力不强和党组织提供服务较多、群众自我服务较少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辐射广泛”的原则,以村民小组或居民小区为单位,选优培强党员服务群众业务骨干;以党员业务骨干为核心,组织辖区党员群众成立邻里纠纷调解、心理疏导、创业就业、困难帮扶、关爱青少年等各类便民互助组320多个,参与人员近2万名,广泛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活动,着力构建 “一助多”、“多助一”、“多助多”的党群互助新模式。

三、成效

通过构建“五民”服务载体,实现了服务群众“全覆盖”、联系群众“零距离”、为民办事“全方位”,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干部转作风、干群结深情、发展聚合力的良好社会效果。先后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江苏组工信息》、《党的生活》、《淮安日报》、江苏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报道,省委书记罗志军、市委领导给予肯定并作出批示。

一是服务群众更加快捷高效。通过组织服务队伍、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制度、健全服务保障,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末梢神经”,保证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二是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转变。通过公开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内容,既达到了更好的服务群众的目标,也倒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拖拉懒散、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问题。三是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吸收社会力量,引导群众自我服务,有效挖掘整合了各种服务资源,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参与的服务机制,增强了服务合力,从而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更加全面、快速高效的服务。四是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通过创建“五民”载体,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融入群众、贴心服务的作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带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四、探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落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五民”特色服务活动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实现新的提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据实际效果和群众反馈,继续创新五民载体,帮助基层做好服务活动,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的引导鼓励,通过扶持、激励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到村(社区)服务上,凝聚党心民心,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以“五民”载体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为标杆、为导向,坚持把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持续不断地给教育实践活动注入正能量。每年选择3-4个典型村(社区)组织开展学习观摩活动,总结提升“五民”服务经验,积极探索“五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评比表彰激励。在建立“五民”目标计划、服务内容、检查考评、督查通报、奖惩激励一套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每年要对开展“五民”特色服务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评比和表彰活动,充分发挥评选表彰活动的激励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