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王正宇:开展批评一小步 思想建设一大步

作者:王正宇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14:22
来源:新华日报

召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志性成果。党员干部反映,这样的民主生活会真正触动了思想、触及了灵魂,受到的教育和震撼终身难忘。应该说,从我们党的建设发展历史来看,从我们党的民主进程来看,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所形成的一整套做法,都是系统、务实、可行的,应当认真总结和弘扬。

批评难、难批评,是存在于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党内相当多的同志缺少党内政治生活的历练,几乎不懂得批评、不会开展批评。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党内的政治生活较长时期不太正常,一种情况是,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互相批评变成互相捧场;另一种情况是,批评上级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搞不好关系将来难以共事,批评下级怕丢失选票。因此,以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也经常形同虚设。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召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对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央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有具体详细的设计,有若干规定性动作:会前的准备工作,会中的节奏把握,会后的整改落实等等,形成了一个严肃完整、规范周密的系统体系。一系列严格明确的部署安排,既整齐规范、又逻辑严谨、且易于操作,是在总结我们党内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积极有效的党内思想斗争的必要遵循。它既是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探索,又为今后党内的政治生活正确开展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广泛听取意见、找准问题,是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前提。专题民主生活会不是评功摆好的场所,不是歌功颂德的平台,它是揭短亮丑的思想交锋,是找不足、找差距的制度性安排。聚焦“四风”,把问题找准、找真、找像、找实,一定要把工夫用在开门听取意见上。多渠道、多角度地广泛听取意见,真心实意地改进作风,就能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真实意见。虚晃一枪、表面文章,只能适得其反。正由于广开了言路、多渠道地听取了意见和批评,找准了病症和病因,专题民主生活会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批评才有了靶子。

个别谈心、会议提出,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基础。有的同志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会前沟通过了,问题解决了,何必再拿到会上来呢?是否有形式主义之嫌?这些同志并不了解,个别谈心、会议提出,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把问题摆上桌面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想交流、达成共识、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必要前提。真正将“四个必谈”、“四个重点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真正谈深了、谈透了、谈开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因此,它不但不是形式的简单重复,而是重要的方式方法。还需要指出的是,个别谈心,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是一对一的交流,是甲和乙之间的双向交流,它对于消除隔阂、统一思想绝对是必须的。但是,一旦到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公开提出,情形就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批评就变成立体的、群体的、全方位的,这就放大了批评的效应。

坦诚相见、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是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的一大特点。如果说听取意见查摆问题,采取的都是背靠背的方式的话,那么,个别谈心、会上提出则是面对面的互相批评。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虽然也听到了批评意见,但毕竟来得间接,相比较而言,面对面开展批评的方式,当面锣当面敲,更加有利于红红脸、出出汗、治治病,更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它是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锻炼和精神洗礼。在开展批评的时候,大家能够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互相帮助,也正因如此,许多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开得都很成功:思想见面了、问题解决了、党内民主发扬了、团结增强了。

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另一特点。领导同志的表率作用发挥情况如何,决定了民主生活会质量。对此,上级有严格规定、督导组有严肃要求,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都能够自觉地将自己摆进去,在听取意见、查摆问题、谈心谈话、自我剖析、开展批评、整改落实等方面,自觉地树好样子带好头,对个人和班子存在的缺点问题,不回避、不敷衍、不推诿,使得专题民主生活会从准备到召开,再到会后的整改,都能环环紧扣、张弛有度,严肃认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作出的表态,既能看出态度又能看出胸怀。对领导干部来说,平时听得较多的是表扬话、恭维话,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意见尖锐、深刻,极其难得和宝贵。听取不同意见、听到批评声音,虚心加以接受,闻过则喜,固然要有胸怀和姿态,但是做出加以改进的承诺,更需要有勇气和担当,更需要素养和境界。一诺千金、有诺必践,显然是领导干部公信力的鲜明标识,也必将成为人民群众有效监督的切入点。

(作者为江苏省国资委副主任、省委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第十二督导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