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的田野乡间,一支支驻村工作队正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支点。他们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更是村民致富的引路人。然而,如何让这些“先锋队”真正扎下根、干得好,双牌县通过“精准选派、精细帮扶、精心护航”,给出了破题之钥,有效激活驻村工作新动能。
精准选派,变“水土不服”为“人尽其才”。把驻村轮换工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关键环节,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高位推动。高质量派队。健全乡村“需求清单”机制,精准匹配队伍。对农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迎来农业专家手把手指导,如县农业农村局驻五里牌村;对紧邻城区和产业开发区的村,配备规划能手共绘蓝图,如县自然资源局驻佑里村。同时,选派部分领导干部所在的县直单位帮扶该村,如县司法局驻沙背甸村、县发改局驻横江源村。高标准选人。突出从综合素质高、一贯表现好的优秀干部、年轻干部中选派,具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技术特长的优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平均年龄44岁,其中大专以上占比40.7%,有驻村工作经验占比70%,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结构合理、战斗力强。高要求交接。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完成轮换后,三天时间完成交接,加大“老带新”导师帮带力度,让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带领新人深入田间地头,在化解矛盾纠纷、推广种植技术等实际案例中,让年轻干部迅速褪去“办公室思维”,练就一身“泥土功夫”。
精细帮扶,变“输血帮扶”为“造血赋能”。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组织夯基础。以新一轮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以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个,对中期评估为“差”等次的10个重点村纳入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范围。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18名、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316名。抓产业促增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县农业农村局驻五里牌村工作队以“电商驿站+冷链”为试点,建设产地预冷仓,解决生鲜运输难题,黄桃、橘子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年增80%。湖南生物机电学院驻新和村工作队引进甜糯玉米种植100亩,实行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8万元。优生态美环境。探索生态基建融合治理模式,采用“微生态单元”建设方式,以“小设施”撬动“大生态”。沙背甸村驻村工作队以“党建+生态治理”为切入点,修建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将废弃塘改造成湿地公园,发展荷花养殖,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收益双赢。霞灯村驻村工作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修建雨污分流系统,整治臭水沟800余米、拆除杂棚600平方米,种植绿植鲜花,打造人居环境整治亮点。聚人才激活力。实施能人返乡工程,通过工作队对接,吸引200余名人才带技术、带资金返乡。江村镇依托江村商会引入果蔬深加工企业,开发剁椒鱼、笋干等预制菜,年消耗本地农产品300吨、新增就业岗位60个。打鼓坪乡培养村级工程技能队,工作队组织村民成立施工监督小组,参与和监督村级项目,节省成本20%。兴文化育新风。把乡村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文化人、志智双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融洽邻里关系。佑里村工作队举办“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文艺联欢活动,开展义剪、义诊、走访老人等活动,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精神风貌,营造温馨和谐的乡村氛围。何家洞镇举办“竹梦杯”篮球赛暨首届乡村文化展示活动,以球为媒点燃乡村激情。
精心护航,变“忧心忡忡”为“信心满满”。突出驻村干部的安心关爱,从人身健康、待遇保障、政治前途等方面保障,让他们“驻”得安心、“助”得有力。保障上有来头。派出单位党组定期听取驻村工作汇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村调研,帮助解决工作困难和问题,落实定期体检、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福利。乡镇党委定期与驻村工作队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经济上有甜头。实行派出单位与所驻村帮扶项目、资金、责任“三捆绑”制度,每年支持村扶持资金(项目)不低于5万元、驻村工作队办公经费不低于1万元,驻村期间生活补助50-100元/人/天。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开展走访慰问和党内关怀活动。政治上有奔头。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跟踪管理和人员选拔,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优先提拔使用、晋职晋级。近三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提拔3人、晋职晋级3人、通过比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人,获县级嘉奖96人次。
双牌县这套以“三精促三变”的管理模式,让驻村工作队真正“驻”进了民心,“助”出了实效,广袤乡土必将迎来更多深耕者的足迹,绽放持久振兴的蓬勃生机。(红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