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某海域风高浪涌。
“发现主动脉冲信号!”随着一阵战斗警报响起,海军某支队一场任务训练紧张展开。
遭“敌”反潜机攻击,紧急规避;受强电磁干扰,见招拆招。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指挥员灵活指挥,官兵伺机展开攻击。刹那间,一枚鱼雷脱管而出,精准命中水面目标。
“此次对抗训练,是对前期党委领衔的精确打击课题成果的一次检验。”训练结束,一名参训的支队领导告诉记者,当前,部队转型发展不断走向深入,新的作战课题不断涌现,训练中还存在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制约着战斗力提升。结合深化政治整训,支队党委大力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党委领题研战干起来,带动基层官兵揭榜跟上来,推动练兵备战走深走实。
沉到一线调研了解练兵备战面临的实际问题后,支队党委研究决定率先推开“一人一题”领题攻关活动。在揭榜出征仪式中,“任务中隐蔽性保持问题研究”“指挥员队伍抓建培养措施”等一批重难点问题陈列在案。支队每名常委认领课题,带队挂帅研究,推动解决这些堵点难点问题。
此前一次对抗训练,某部门设备“突发故障”,几名专业骨干紧急排查后,发现现有特情无法在海上直接解决,只能先利用备用设备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不是每一次故障都有备选项。”曾随艇参训的支队一名党委常委向记者感慨,近年来,虽然艇员的自检自修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有个别冷门故障受限于偶发性强、维修器材限制等原因,无法自行处理,随时可能影响到任务执行。于是他主动领题,带领攻关小组成员重点围绕“优化器材维修保障配套设备”“丰富维修技能培训渠道”“搭建创研室”等方面组织实施,倒逼官兵提升维修保障能力。
像这样的攻关并非个例。这名常委告诉记者,如今实战化训练、联合对抗演习等常态化展开,已成为他们发现难题、解决难题、提高战力的契机。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激励感召下,基层官兵纷纷主动展开研究学习,有的也主动认领课题揭榜攻关。
前不久,支队组织了一场对抗训练。一艘潜艇行至某海域时,“敌”立体反潜网铺展开来,全体艇员冷静处置、灵活应对,成功突破了封锁。
“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是因为在出海前,我们已经主动对此类相关课题进行了研究攻关。”一名艇员道出实情,以前在该类海域与“敌”狭路相逢,最稳妥的方式便是绕道规避,但这也意味着航行时间增加。为此,艇员们主动揭榜研究,在反复推演和实践中,逐步突破通信、航行和协同等问题:训练海域视距有限,主动探索融入体系扩大视野;敌情复杂,就研究利用调整航速等方式隐蔽突破……从“绕行”到“通关”,此次任务的成功得益于这些集智攻关成果的支撑。
如今,由党委领题、官兵请缨所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模拟训练中心,支队党委常委与官兵们围坐在一起,以海上实践经验为范本,共同探讨建立“暴露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在支队岸勤部,官兵们重点进行“海上战伤救护训练考核规范”研究,形成一套自救互救训练指导、考核验收规范;任务训练中,艇员们以“远距攻击水面目标方法”课题为实践内容,进行模拟发射准备……
党委领题挂帅先行,基层请缨勇攻难关。在支队党委示范带动下,基层官兵主动认领几大类方向性问题,定时定人定步骤组织展开。今年以来,已初步形成20余项成果,绝大多数已运用于实战任务中。
(本报记者 向黎鸣 龚 超 特约记者 陈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