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刘培超:十年“磨”一臂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3日 07:59
来源:光明日报

2012年9月,刘培超升入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机械工程学。这个喜欢捣鼓小发明的日照男孩,本科期间就多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成为研究生,刘培超走进实验室的机会更多了。他发现大家每天都要在摇烧瓶等一些重复性动作上花费大量时间,于是突发奇想,“能否制造一种智能机械臂,来当人的助手呢?”

硕士毕业时,适逢双创热潮涌动,一直在琢磨智能机械臂的刘培超,毅然决定南下创业。

2014年10月,刘培超说动两位同学,一起来到深圳,租了一套不到40平方米的公寓,客厅就是他们的工作间。

“当时,说到机械臂,映入脑海的就是工厂里那些笨重的大家伙。但培超要做的是能放在桌子上帮人干活的小帮手,那时世界上还没有人做这种产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贻斌对自己学生的创意赞赏有加。

第一台样机做出来了,刘培超兴奋不已。但看到这个机械臂笨拙迟缓,画个圆圈歪歪扭扭,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痛定思痛,刘培超和团队全力改进:一是自行设计零部件,像制作工艺品一样精心对待每个关键零件。二是改变算法控制,将复杂的计算公式变成简单的计算公式加数据库,提高计算性能、降低控制器成本。

2015年7月,刘培超和团队成功开发出首款桌面型智能机械臂。凭借轻量级智能机械臂这个全新创意,该产品在国外众筹平台大受欢迎,收到一千多台订单。

首款产品的成功让刘培超有了自信,他决定放弃眼下作坊式的工作方式,成立自己的公司“越疆”,把事业做大,朝着“用技术创新树立民族工业品牌”方向努力。

越疆刚成立,便站在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像多数创业团队那样,专做智能硬件,挣快钱。另一条路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研发工业级机械臂。大多数投资人和合伙人都希望走前一条路,但刘培超决定走后一条,因为工业机械臂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而这一领域的国产品牌寥寥无几,且关键零部件80%依赖进口。

曾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总监郎需林深知技术的难度、投入的风险,所以反对声最大。“咱们当初来深圳创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造出能替代进口的国产机械臂吗?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如不坚持,将来会后悔的。”平常爱笑的刘培超,此时异常严肃。

那段时间,他四处奔走,极力游说优秀的人才前来加盟,电话打爆,口舌费尽。更难说动的还是投资人。面对各种质疑,刘培超没有动摇。

漫长的研发过程就像刘培超爱跑的马拉松,特别考验耐力。在成功将动力学算法应用在工业机械臂上后,他又开始琢磨:机械臂上有六个轴,每个轴都有电机,每个电机都需要一个伺服驱动,再加上控制器,整个机箱有电冰箱那么大。能否用一个伺服驱动来拖六个电机,然后再将其与控制器高度集成呢?

得知有中国企业正在研发这种轻量化的工业机械臂,国外同款机械臂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迅速从20多万元降到12万元。

外国人可真“贼”啊!目的就是要挫败中国同行的热情,长期占领中国市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刘培超暗暗发狠,夜以继日地专注技术攻关。团队画过的图纸,摞起来有1米多高;团队写过的代码,加起来有几百万行。闭关三年,不闻窗外。2018年3月,越疆研发的工业机械臂终于量化投产,机箱只有电脑主机那么大,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这几年,刘培超一直沉浸在机械臂的世界里,带领团队累计申请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产权1140项,其中PCT国际专利35项、中国专利817项,填补了桌面级机械臂行业的多项技术空白。他本人则先后获评深圳市十佳创业英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不管业务取得多大进展、个人获得多少荣誉,总是穿件黑T恤、爱泡测试间的刘培超都是淡然一笑:“我要让国产机械臂更聪明,做到有感知、能思考、会决策。”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