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家里有我”,采访征战武汉疫情、支援非洲医疗队并在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立功的王文杰,没想到他记忆犹新的是妻子每次在他出发前说的这句话。如今他最好的休息,是每次下班回家后小女儿步履蹒跚给他拿来拖鞋。
一年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中心ICU一病区主任王文杰主动报名加入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担任第三医疗组组长,去武汉市青山区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开展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那时,女儿10个月大,正在练习走路;儿子高二寒假在上网课,冲刺高三;父母年迈,因病行动不便。但是妻子毫不犹豫为他收拾行装,一句“家里有我”让他义无反顾,披甲上阵。
“重症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我是党支部书记,是病区的负责人,危重病人在哪里,我就该在哪里!”2020年2月9日0时50分,王文杰收到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出发的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
抵达武汉后,作为第三医疗组组长和医疗队会诊专家,王文杰示范并认真监督防护服穿脱训练,制定防护流程,协助建立医疗队工作流程等,工作到深夜都是常态。
每次进入方舱,王文杰都要查看80多名患者,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呼吸道症状、用药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及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安抚与沟通。还要查看对比CT演变、查看核酸检测结果、开立医嘱……一干就是6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三层手套,就像给手戴了紧箍。”每次岀舱,王文杰都是衣衫浸透。
援鄂期间,王文杰带领的第三医疗组累计救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19人,应用重症超声技术会诊转诊重症患者20余人,成功治愈出院372例,CT检查428人次,核酸检测1369人次,实现了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回头”,病人“零投诉”。
出色完成任务的王文杰被评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视病患如亲人
在方舱开展救治工作时,王文杰发现,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经常出现长时间治疗、多次核酸检测仍不转阴的情况。从2月14日入住方舱,6次核酸检测全部阳性,河南籍的徐阿姨十分颓丧。
“您老家哪里的?”“家里几个孩子?”“不紧张,只要放松心情,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康复的。”王文杰常常陪徐阿姨聊聊老家的事儿,耐心地教她呼吸功能锻炼。
“妈,您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很快就能好的,我们在家里等您。”王文杰深知家人的爱对病人的支撑,他还让徐阿姨与家人进行视频连线,孩子们的暖心话语,让徐阿姨宽心了很多。慢慢地,徐阿姨不再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核酸检测阳性上,还主动报名成为方舱志愿者,每天带着大家一块儿练太极拳、做老年操。
经过20天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徐阿姨最后两次的核酸检测连续阴性,CT显示炎症完全吸收。休舱当日,徐阿姨胜利康复,转至集中隔离点。她高兴地逢人就说:“河南医疗队就是俺自己的亲人啊!王大夫就是俺自己的贴心人!”
除了徐阿姨,在武汉青山方舱医院,让王文杰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一个班上的A1区2床病人。该病人进入方舱医院时,家中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情绪急躁。其病程已超一周,认为自己身强力壮病毒应该已转阴,试图强行离开方舱。
“就算你身体状况好,不怕,可是孩子们不一定能抵抗得住呀。”王文杰知道情况后,立即前往安抚,结合最新岀台的法律法规,不到半小时帮助患者做了舱内第一例核酸检测,安抚了患者。后来,这位患者也成了舱内的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维持舱内秩序。
丰富的救治经验,跟王文杰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分不开。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王文杰参加了中国援厄立特里亚(非洲)第八批医疗队,担任支队委。他曾入驻甲流重症病房救治H1N1危重患者10余例,报名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对口支援新疆哈密行动,参与驻马店校车事件、平顶山矿难及氨气泄露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
四川地震受灾群众夏成顶老人,当时已72岁高龄。中午转入河南省人民医院,下午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突发情况,紧急转到王文杰所在的病区。经过王文杰等人的竭力救治,老人康复出院。现在,王文杰的手机里还保存着老人的联系方式。
“我始终记得,面对病患,医者要做到的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王文杰微笑着说,对于自己来说,病人也像亲人一样。
“亲人是软肋,更是铠甲”
1973年12月,王文杰出生在河南禹州。父亲是一位赤脚医生,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解除病痛。父亲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自学了中医、西医的相关医学知识。
1992年,王文杰参加了高考。受父亲的影响,王文杰填报的志愿全都是医学类院校。1997年6月,王文杰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麻醉学系毕业了,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2006年,王文杰参与组建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
接到紧急组建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时,王文杰脱口而出:“让我上!”挂了电话,王文杰才看到被电话惊醒的妻子就站在身后,清晨,当他告诉父母马上就要奔赴抗疫一线时,同为医者的父亲和妻子一样坚定:“应该去!”母亲却背过身抹去泪水……
援鄂期间,17岁的儿子曾发来一段10多秒的视频对他说:“老爸加油!武汉加油!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
“那一刻,我觉得儿子长大了。”王文杰感慨地说。
在武汉的那段日子,王文杰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一定要给家人报个平安。
有一天,因为突发情况,等王文杰忙完,已经晚上11点多了。怕打扰老人休息,他赶紧给岳母发了个信息。第二天,从妻子口中得知,那天晚上,岳父看他一直没有报平安,隔几分钟就要问一次:“文杰来电话了吗?”岳父平时睡眠不好,经常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当天,因为担心王文杰,两位老人一直没有休息,等待王文杰平安的消息,直至深夜。
“这让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王文杰愧疚地说。
白衣为甲,这甲是信念,是医术,也是亲人的爱与支持。
“我深知一个幸福的家庭带给我的力量,所以,我愿倾尽毕生所学,去拯救病人,尽力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健康地回归家庭。”王文杰坚定地说,“希望急危重症医学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救治能力、救治水平越来越高,设备、技术越来越先进,更多地造福病人,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景。”
(本报记者 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