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骨头最硬,办法最多——记杭州临安区板桥镇人大原主席朱忠华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6日 10:3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8年间,6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住院,休息3个月;第二次手术,休息15天;第三次手术,休息4天;第四次手术,休息4天……

  “对付疾病要有抗体,更要有精神抗体。”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人大原主席朱忠华身患肝癌仍坚守一线,忘我工作,被当地人称为“骨头最硬、办法最多”的乡镇干部。

“多接地气,心里自然有底气”

  从板桥镇驱车通往豆川村的柏油路干净、平整,村里人告诉记者,早年这条路并不是这样,“别人都叫我们村‘豆川震’,一进豆川就震的意思。”

  豆川村是朱忠华的联系点,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村前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泥路始终没有修整,坑坑洼洼。2011年,朱忠华刚进村,就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交通部门多次提出建议,争取到了修路项目资金。2012年,村里主路铺筑完成。现在,各家各户的门口都修上了水泥路,“豆川不‘震’了。”

  豆川村的改变,是从一次党员干部大会开始的。2011年7月,朱忠华第一次参加豆川村党员干部大会。会上,个别党员纪律性差,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朱忠华的第一次讲话就以批评开场,狠狠地对会上不遵守纪律的个别党员点名批评:“党员就要有党员的素质,今天谁没来开会,名字记下来;谁会上吵闹的,也记下来,我来处理。”会场上立刻安静了下来。第二天,朱忠华挨家挨户到点名批评过的党员家中走访,讲道理,讲党风党纪,一次不行就两次,第三次上门,对方已经把他当亲人对待,盛情挽留他在家中吃饭。

  “要把一个地方管好,班子成员团结很重要。”朱忠华抓班子成员思想建设,抓党员作风纪律。板桥镇党委副书记帅乐芳与朱忠华一同联系豆川村,她说,朱主席在豆川,干什么事都自己带头,我们都跟他的脚步走。朱忠华联系豆川以来,村里大大小小的工程上了一个又一个: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起惠及全村的饮用水工程,对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一件件实事,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而在村民看来,朱忠华待人亲和、没有架子,怎么都不像个干部,“我们有什么事都直接打电话找他。”在豆川村一处3间平房里,住着年迈的老人陈百花和她50多岁的智障儿子。这之前,他们住的是时时可能倒塌的危旧房。朱忠华走访发现后,帮助申报危房改建补助,老人住上了新房。如今老人年纪大了,有些不太记事,但提起朱忠华,“那个忠华生病了”,老人说,“你们什么时候去看他,一定帮我带点东西。”

  是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逃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朱忠华对此深有体会:“只要多接地气,做起事来心里自然就会有底气。”朱忠华有句口头禅“阿拉都是老百姓出身”,他习惯到村里走走问问,村里的百姓他大部分都认识。“我下村的时候,一位老太太跑来拉着我的手说,电视上看到我生那么重的病,还要帮她盖瓦,让我保重身体。那一刻真的很温暖。”朱忠华对记者说。

“关键要说话算话”

  灵溪、三口溪是板桥镇两大主要河道,经济发展了,“母亲河”却“受伤”了。2013年7月,朱忠华组织30多名人大代表,冒着酷暑走访河道沿线,要求镇政府和沿线各村尽快整改发现的问题。后来,他把河道划分为15个河段,由15名镇人大代表担任“河长”,参与到污染治理中来。通过持续监督,河水又变清了。临安区人大代表徐明良说:“如同治水,朱忠华要求代表提议案像‘出考卷’,既要能出题目,也要会答题,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许多乡镇干部来说,是件头疼事。朱忠华就任镇人大主席,同时分管这项工作,他说:“别人不干的,我来。”在板桥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参与调解的身影;哪里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哪里就有他紧随的脚步。没人说得清,多年来他啃下的“硬骨头”有多少。面对矛盾冲突,朱忠华“有法律讲法律,有道理就讲道理”,他的话说得最重,当事方却最听得进,也最信服。

  因为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镇上一家牧业公司的老职工与企业成了“冤家”,多次到省、市信访。朱忠华接手后,主动找到上访者和企业负责人,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历时5年的集体信访事件圆满结束。

  “朱忠华真的不简单,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可能就能想出办法来。”板桥镇上田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十分敬佩朱忠华,“他身体不好,我们不愿也不敢打扰他,但是遇到难题还是想去找他,想让他给出谋划策。”

  板桥镇综治办原主任童雪峰是朱忠华的老部下,“朱主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办事、会办事,他脑子灵光,点子多。”“点子多、会办事”的背后,是朱忠华30多年“泡”在基层的实践积累。“老百姓想什么他都知道,能抓住问题的七寸,很多时候他就跟别人聊,聊着聊着就把问题解决了。”童雪峰说。

  朱忠华认为,做好群众工作在四个字——“说话算数”。他说:“跟老百姓打交道,关键要说话算话。办得了的事就要办好,就算问题解决不了,也要跟对方说明白,交代清楚。”

  2009年,重承诺的朱忠华,在一次群众上访事件中立下军令状,“所有的事我会负责到底,处理不好你们可以告我。”一句承诺,朱忠华奋战了一个月,事情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可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出了状况,体重不足百斤,在随后的体检中,诊断出了肝癌。

“只要身体能坚持,精神就不能垮”

  2009年9月,朱忠华去上海动了第一次手术。本有无数个理由休养的他,却一直没有真正歇下来。每次手术,他都只跟主要领导汇报,悄悄去悄悄回,同事甚至不知道他又手术了。

  去年,肝癌再次复发,朱忠华再次做了消融手术,并出现了身体疼痛的状况,他从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下来,成了组织员。即便如此,他依旧惦记着工作。在板桥镇村级组织换届、人大换届中,他做了大量工作,“我跟镇上很多干部都熟,有什么事情我去做工作比较合适。”今年6月,换届结束了,朱忠华终于休息了两个月。

  2009年查出肝癌的时候,医生说,他这样的病5年内存活率不超30%。“那时候,我下定决心,这5年要硬闯过来,愁眉苦脸5年不行。虽然生病了,但我还能工作。只要身体能坚持,精神就不能垮。”朱忠华说。

  上级曾考虑调他到区里工作,朱忠华回绝了。他觉得,他对乡镇比较熟悉,习惯和百姓打交道,还是待在这里“有味道”。

  “几十年如一日扑在基层,带病坚持在一线工作,源于朱忠华同志对基层的热爱,这是一种情怀。正是这种情怀,成就了他淡然面对任何变化,成就了大家对他的尊敬。”板桥镇党委书记李届胜说。

  2016年,朱忠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荣誉,他说:“成绩代表过去,因此更要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行者。党章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党员,就要不断学习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他认为,学习是行动的“催化剂”,要把“学”落到“做”上,落在为民服务中,“现在风气这么好,干事不需要左顾右盼,只要是对的,就要去做去担当”。

  潘曙龙一直记得,朱忠华跟他谈心时说,“阿龙,当村干部不仅仅是为村里做几件实事,还要把它做成事业。”这是对干部的教导,也是朱忠华对自己的要求。朱忠华视事业如同生命,正如他那朴实的话语:“上班能让我暂时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工作了生活也有规律,上班做点事证明我还有用。”(李肖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