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滨海洋房,不是封闭小区,长利社区在大连却颇有名气:全市的重要活动招募志愿者,社区居民常一呼百应;各类文化社团频频上门接洽,想进驻社区;有的人心心念念想搬到社区来住,就连街道招考的社区工作者也扎着堆想分到长利来……
一个困难群众多、空巢老人多、流动人口多、单位资源少的老旧城区,人气咋这么旺?用82岁的社区居民董阿姨的话说:“关键有个好书记。张书记就是‘吸铁石’,我们都让她给吸过来了!”
2000年底,有着25年军龄的张丽萍从部队团职干部岗位退下来,经过竞聘、选举,走马上任长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一个‘小媳妇儿’,能行吗?”不少党员群众嘀咕。17年间,问号变成叹号,长利社区变模样了!摸黑路亮了,臭水沟清澈了,山坡路安上扶手了,山体墙加固了,楼院地面铺上了方砖,弃管楼穿上了“棉衣”,文化墙、凉亭也出现了……“我知道这么多年,丽萍掉了多少肉,说过多少话。我虽然70多岁了,只要她还干,我就一起干!”楼院党支书、楼长赵桂芝话语中透着心疼。
对社区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张丽萍有着特殊的牵挂。无数次走家入户,让她对每一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逢年过节,她就带着社区工作人员送元宵、送粽子、送月饼,请他们吃饺子。每当有惠民政策出台,她总要宣传到“一户不落”,知道谁符合条件立刻打电话过去。前不久,趁着大连市有新政策,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区残联,为瘫痪在床的老人徐当英上门办理了残疾证,更换了马桶。老人逢人就说:“日子越过越好,我还能活很多年!”
做好社区工作光有力气不行,还要多动脑。这些年,张丽萍带着大家创建了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云”服务平台;建起了社区、楼院和党员中心户三位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建起了流水化作业的民意配送服务体系,成立了社区群众工作站、“和和”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还组建了社区合唱队、舞蹈队等11个群众性文化团队。
经她一手扶持起来的摄影协会,从为辖区低保家庭、孤寡老人、老党员等免费拍照,到为全市的金婚老人、环卫新娘、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拍照,会员们的志愿服务热情一路高涨。“张书记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感动着我们,大家伙儿也想用相机为社区、为社会做点什么。”协会会长、党支书孙东兵说。
让长利人佩服的是,张丽萍不仅会干事儿,还能扛事儿。辖区福利厂改建,后面一栋住宅楼被挡光,居民们想上访。张丽萍主动上前揽责:“你们找市里区里,不如先找我,我要是解决不了,你们再去反映也不迟”。她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论证解决办法,代表居民向建造方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斡旋,30多户居民都得到了不同金额的经济补偿。
如今,社区所有矛盾都不上交,全部在社区化解。不管大事小情,居民们最爱找的人就是“张书记”,连宠物狗丢了,下水道堵了,水杯盖掉进马桶这样的小事也不例外。今年,辖区一家锅炉房主动拿出一间100多平米的活动室,无偿给社区使用,就是因为社区的服务给他们解决了大麻烦。
作为党总支书记,张丽萍教育党员从来不讲大道理。社区办公楼装修,她不仅不设专门办公室,还第一个挑了大厅门边、冬冷夏热的位子。山体滑坡,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装沙袋、清污泥、堵水引流,奋战一天一夜,成了落汤鸡、泥打滚。孩子上不起学、困难户交不上养老金,她一次又一次慷慨解囊……
“我要夸一夸咱家书记。”去年“七一”前后,辽宁省委考察组来到社区对省党代表张丽萍进行考核。住在社区办公楼旁边的老党员、癌症晚期患者韩秀英听说后,主动提出“要和领导说几句话”。此前,老人的儿子在外面买了电梯房,但直到今年3月去世,老人都不愿搬家,因为“生活在社区很幸福”。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利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了“讲述身边党员的故事”活动。提到张丽萍,党员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共产党员的称号,用在她身上,太合适!”(朱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