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坤(左)到长流乡调研农业产业。 |
巍巍大山,气势磅礴,皇竹草随风摇曳似低语思念;北盘江水,奔腾向前,惊涛拍岸回响如声声吟唱;二十四道拐,蜿蜒曲折,曾铭记多少英雄,如今又记住了一位英年早逝的党员领导干部……
4月12日,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在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偏远小县,他耗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换来晴隆的大变样;他把自己的血和汗,永远地洒在这片大山江水间……
发展有路子
“他为晴隆的发展找准了路子,改变了干部的思维,也提振了干部与群众的精气神”
站在山巅俯瞰“二十四道拐”,令人遐想无限:这条书写过“抗战生命线”辉煌的“历史弯道”,是唤起太平洋两岸二战记忆和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活化石”,也是姜仕坤带领晴隆人民实现脱贫梦想的起点。
晴隆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缺水,地形山高谷深。多年以来,如何带领群众在这穷山沟里脱贫致富,一直让当地干部一筹莫展。
整合历史文化和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山地旅游业,点亮“二十四道拐”这张名片!这是姜仕坤带领晴隆发展旅游脱贫的胸中蓝图。为了将蓝图化为现实,姜仕坤带领干部收集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出版物;招商引资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热播一下子“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这一年的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看傻了眼”,也让姜仕坤内心激动不已。
“晴隆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姜书记付出了巨大心血,他常站在山顶,静静地望着二十四道拐。”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说,“他为晴隆的发展找准了路子,改变了干部的思维,也提振了干部与群众的精气神。”
县城改造,是姜仕坤带领干部群众完成的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啥大变化,1.7平方公里的县城面积,街道狭窄路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看起来甚至不如一个乡镇。
刚到晴隆县任县长时,姜仕坤就让住建局、国土局的干部一起到县城里走走。当来到汽车站旁,看到周围环境如垃圾场般时,姜仕坤陷入沉思:“县城建设,就从这里开始吧!”
此后两年多,姜仕坤走遍了县城的旮旮角角:他走进拆迁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爬到山上对照图纸看规划方案;为了能让群众得实惠,他与干部讨论关于征地拆迁的方案不下50次,才敲定最终方案;为了筹集建设资金,他带着住建局长跑遍了省里的银行……如今,晴隆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过10万人,县容县貌大为改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老百姓感叹:晴隆赶上了好时候,终于也有这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为带领晴隆冲出经济洼地,姜仕坤确立“工业强县、生态重县、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围绕“羊、茶、果、蔬、烟、薏”六大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几年发力不停步,晴隆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0.8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5.1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4亿元增加到7.63亿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下降到7.91万人……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姜仕坤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
肩上有担子
“他内心充满正义感,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跟利益群体叫板”
生于苗家、长于农家,能为大山里的群众带来美好生活,是姜仕坤始终不渝的追求。严重的痛风让姜仕坤苦不堪言,但任职晴隆、带领十几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姜仕坤深知自己肩头的那副担子有多沉、那份责任有多重,他将自己的身体拼到了极限。
长流乡地处偏僻,山路崎岖颠簸,不少干部形容这是“来了就不想回去,回去就不想再来”的地方。姜仕坤为了长流乡的发展,多次到当地调研指导,他带领县里的科局长们在长流乡开会到深夜,确定了发展方向;他忍着痛风一瘸一拐地爬到山上,查看经济林木的种植情况;他走村入户与群众聊家常问生计,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个困难都记在心里。
工作之余,姜仕坤总会挤出时间看书学习,他知道要致富得先富头脑。姜仕坤的宿舍里,一张小方桌上摆满了治疗痛风的药品和各种书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羊生产学》《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大转型》……办公室的书柜里也满是各种书籍。“姜书记很爱看书,还经常给别人推荐好书,他总说在这个岗位上要有和这个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姜仕坤的同事们对此印象深刻。
就这样,通过努力钻研学习,姜仕坤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从没搞过旅游的他,愣是把旅游业打造成了晴隆的亮丽名片,被认为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并不懂羊的他,成了养羊专家,推动晴隆养羊产业的快速升级,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
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晴隆的发展,姜仕坤可以毫不顾忌个人前途乃至人身安危。当地干部忘不了这样一幕:
隶属贵州的晴隆锑矿在2009年改革中全权委托给一家公司托管经营,但这家公司非法转包,导致非法开采严重。2011年,时任县长的姜仕坤为响应省委号召,提出晴隆锑矿现在的管理方式既不利于资源开发,也不利于安全稳定,要想办法争取划转管理权。因触碰利益群体的“奶酪”,姜仕坤遭到诽谤甚至人身威胁,但只要对群众有益,对晴隆有益,姜仕坤一步不退,最终,他成功地为晴隆争取到锑矿管辖权。
“姜书记平时脾气很随和,但他内心充满正义感,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跟利益群体叫板。”晴隆县副县长封汪鑫说。
心中有尺子
“他建议提拔重用的人选都很公道正派,现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干部只有干事,人生才有价值。现在有的干部懒、散、慢、浮、拖,这就错过了干事创业的最好时机。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快退休了,想干事都没有机会了!”在一次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姜仕坤一脸严肃,言语恳切。
晴隆的干部都说:姜仕坤心里有一把尺子,那就是作为党员干部的戒尺,他用这把尺子衡量自己,也用来衡量干部队伍。
此前,因受“黄金案”影响,晴隆的一些干部不在状态。为此,姜仕坤带领干部一起干,事无巨细干事创业,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看到书记都这么拼,我们哪还好意思懒散?”姜仕坤的身体力行感化了干部,也带动了干部。
为了提高偏远山区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只要有成绩,姜仕坤就在大会上提出表扬,为的是提气聚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同时,姜仕坤也注重对优秀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让偏远落后地区的干部看到希望。有干部坦言:“姜书记的做法让我们感觉自己很受重视;以前搞脱贫攻坚感觉自己是观众,现在感觉自己也上舞台了,大家更加务实肯干了。”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回忆起与姜仕坤搭班子的时光由衷感叹:“在干部问题上,仕坤看人很准。他建议提拔重用的人选都很公道正派,现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姜仕坤看来,抓干部队伍建设,拧紧“总开关”至关重要。一次,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贺伯果跟随姜仕坤出差时抽空逛书店。“我当时打算买本娱乐书籍,姜书记看到,脸就沉下来了。”贺伯果回忆:“他说年轻人看这样的书就把心思搞歪了,多看看历史经济理论的书,多积累正能量。”
为了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只要有时间,姜仕坤都会出席县委党校的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给干部加油鼓劲。为了让偏远深山的干部能够提升能力素质,姜仕坤两次要求组织干部到高校学习。
在关爱干部成长的同时,姜仕坤也没有放松对干部的严管。在2015年度的两次考评中,长流乡连续排名末位,姜仕坤不因长流乡党委书记李秀松从县委办下到乡镇就偏袒,不因长流乡条件艰苦、工作基础差就护短,按照规定将李秀松纳入召回管理名单,并责令其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态。在姜仕坤看来,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李秀松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扛紧发展的担子,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亦不放松。任职县委书记期间,姜仕坤常带领组织和纪检部门干部到乡镇、单位调研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先后查处了卫生系统虚套农合资金系列窝案,光照镇社保所原负责人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等案件,这些“硬招”给晴隆带来了缕缕清风。
姜仕坤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做事要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良心;我们的干部也要这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在干部群众看来,姜仕坤一身正气,这正气不只濯清自我,更濯清干部,涵养着晴隆的政治生态。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