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不寻常书记”攻坚记

——记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称号获得者、龙江县头站镇头站村党总支书记兼四合村党总支书记孙长武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09: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本刊记者/邢 丹

腊八刚过,四合村年味渐浓:村口新修的小广场上锣鼓阵阵,彩绸飞舞;溜冰场上,孩子们嬉闹追逐,笑作一团;一排排砖瓦房张灯结彩,被装扮得喜气洋洋;修缮一新的村路笔直整洁,一路上很少见到垃圾……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个全县出名的软弱涣散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四合村由三合村、四合村合并而成,虽然村名中有个“合”字,但问题恰恰出在“不和”上——村民不抱团儿、村“两委”班子闹矛盾、村委会办公室长期闲置、村集体欠外债687万元……由于村情复杂加之经济落后,三年间光村书记就换了五任。

改变,源于村里来了一位“不寻常书记”——孙长武,上任不到一年,就以一系列不寻常的言行,给四合村的经济生态和政治生态带来了新气象。

动真碰硬敢“亮剑”

初见孙长武,他正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扫雪。几扫帚下来,积雪就堆起了一座小山儿。即使到了知天命之年,他依然头发乌黑,身板结实,当过兵的干练从一举一动中就能透射出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与这副形象相符的,是他为人处世的血性和胆识。坐在村委会办公室的老式沙发上,孙长武坦言,当初到四合村任职是“憋着一股劲儿来的”,就想看看这儿“到底有多难”。

正式调任之前,头站镇镇长李长彬曾与他有过一次深谈。说到四合村的现状,镇长一连用了几个“难”字来形容。正是这一连串的“难”,激发了孙长武的斗志,并大胆地应了下来。

孙长武的“大胆”不是一时冲动。这之前,他已经在头站镇头站村当了19年村支书。19年中,该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连续多年被评为老区建设先进村。

虽说是驾轻就熟的老本行,但作为从外村调来的新书记,孙长武在本村干部占绝对优势的四合村,工作之初举步维艰。

2015年4月13日,孙长武上任第一天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全村69名党员稀稀拉拉只来了几个人,即使坐下来开会,也都一副暮气沉沉、心不在焉的样子。到了讨论时间,下面抱怨重重:时值春耕,人地矛盾突出,机动地能不能重新发包?村干部工资已经拖欠三年了,啥时候能补齐?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过来。孙长武想了想说,行,就先抓这两样。

没过几天,村里便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大事儿——村集体机动地公开竞标。

竞标之前,孙长武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通过走访了解到:村里的机动地被几个屯大爷强行占用多年,用村民的话说就是“谁尿性谁占便宜”,有的甚至花一块钱承包一亩地,一包就是三年。之前,几届村干部碍于情面,也害怕得罪人,多年无人过问。

孙长武不信这个邪,“只要把心放正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实地测量机动地后,他专找闹事儿的“收拾”:“原先占了多少便宜我先不追究,今年的违规用地都要交出来,通过正规渠道重新分配、承包。”有心虚的人找到孙长武,想把包地差额款打到他的私人账户上,然后继续承包那块地。孙长武严词拒绝:“别整歪门邪道,在我这里没有‘后门’这个词儿!”

还有一块机动地迟迟交不上来,孙长武就在全村公开招标:谁敢种这块地?原价7000元承包一年,现在5000元,放心种,党总支给你撑腰!

因为机动地重新发包公平合理,孙长武在四合村的民望陡升;土地变现后,村集体入账14.68万元,给村干部补齐了工资。

这一来,四合村的村民隐约感到了这个新书记的“不一般”,就像67岁的村民包英贵说的:“从这个春天开始,四合村有‘春天’的样儿了。”

唤起村民同心干

一场春雨过后,正在念小学五年级的付佳却哭了鼻子。

原来,这场雨过后,四合村通往镇政府那条年久失修的路又成了一片“汪洋”,接村里孩子上学的校车开不进来。付佳的妈妈背着她蹚过水坑,走了半个小时才把她送上校车。等付佳到了学校,班里同学都准备上第二节课了。

“修好这条难行的路。”孙长武带着规划书多方奔走争取支持,终于申请到60万元帮扶资金。

村里底子薄,这笔修路钱得省着花。经过村民代表会算细账,大伙儿觉得外请工程队“不划算”,最后决定由村里租大型拖车、挖掘机,在本村挖沙坑、拉沙石,村民出工自己干。

起初,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当孙长武带着村屯干部头顶烈日干得汗流浃背时,大部分村民只充当“看客”,仿佛事不关己。后来,有细心的村民发现,这个新书记要求别人早上7点上路干活,自己却5点钟提前开工,而且每天的工作量都是别人的两倍,更何况“人家还不是本村的,是到这儿给咱干活儿的”。大家寻思过味儿来,也纷纷加入修路的队伍。

一组数字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大干13天,修好了四合村通往镇里的9公里县道;苦战89天,修好了10个自然屯的46条乡道,合计70多公里。

“你瞅瞅孙书记那手,磨得都是血泡。”村民孙连山站在家门口的“溜光大道”上感慨,“这书记,咱不服不行啊!”

虽然重塑村容是民心所向,但孙长武并非干得顺风顺水。因为柴草垛的事,他差点儿被村里人打了。

当初,孙长武提出要向村里乱堆乱放的柴草垛“开刀”时,就有村干部预言:“别看各家门口的柴草垛又脏又乱,但旧习难改,你轻易动不了。”

孙长武撂下一句话:“好解决的你们沟通,解决不了的留给我。”

村民老韩家的柴草垛就堆在路边,村干部动员了好几遍,他家就是不搬,非说“家里没人干得动”。孙长武听说后,拿着杈子、跳上柴草垛,一杈一捆地把柴草垛搬了家。

“他哪儿像个书记啊,干起活儿来把衣服一脱,比谁都能干!”村民中有为孙长武叫好的,但也有不服气的。

村里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听说孙长武要动自己家的柴草垛,带着几个哥们儿,拎着砖头去找孙长武,警告他少管闲事。

孙长武挺直腰杆,义正辞严地说:“我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因为我是这个村最大的官儿!大到什么程度?老百姓一举手我就当,手一放下我就回家!”

邪不压正,在围观村民的责备声中,几个小伙子悻悻地走了。

政务公开善“智理”

对于孙长武来说,重塑村容、村风只是一个起点。在他心里,有一整套四合村发展的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改变过去村里不透明的政治生态。

村委会主任张立平告诉记者,孙长武刚上任那段时间,每隔几天就拟出一个文件草稿跟他商量,修改完毕,就立刻召开村“两委”会讨论。如今,四合村已经陆续健全完善了目标责任、联席会议、民主评议、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20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党员干部依规办事儿。

记者在村委会大院里看到,在被村民称为“明白墙”的村部侧墙上,分门别类地悬挂着近期村务、党务的公开事项——贫困村补助资金拨入及使用情况、党员发展情况、党支部重大问题决策情况、村集体资源资产分配情况等一目了然。如果遇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还要召开“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

与“明白墙”一起发生变化的,是村民对待村务的态度。2015年8月,村里帮特困户胡金燕家翻新住房后,邻居们还习惯性地向胡金燕打听:“你家跟孙书记家是啥亲戚?”

胡金燕实话实说:“啥亲戚啊,以前俺们压根儿就不认识。”

“过去,村里的扶贫款咋花都藏着掖着的,现在全都公开了。”村民石小义说,“以后,村干部想到哪儿、干到哪儿了,咱心里都明明白白的。”

这正是孙长武最希望看到的,他迫切地想把19年来的工作经验引进来,更乐意让村民了解他的治村思路,因为要迈开步子,先要放开脑子。

就拿“改了穷貌,如何改掉穷业”来说,不少村民只是一味地等靠要,寄希望于上级招商引资,或者发展村办企业。但孙长武却认为,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借助村里青山绿水的天然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为此,孙长武特意建了一个实验基地——村里修路时挖的大沙坑,被他改造成了养鱼池;旁边的20亩荒地,则开垦出来改造成“梯型绿色鸭稻田”。夏天,养鱼池既可以供村民休闲垂钓,又可以为鸭稻田引流灌溉;冬天,养鱼池则开辟成溜冰场,让村里的孩子也玩儿玩儿“冰上华尔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村里还建起了第一个休闲广场、第一家农家书屋、第一间农民党员活动室……现在的四合村,路平了,灯亮了;村民心中的灯,也亮了。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