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12日,刚刚卸任安徽省涡阳县高公镇党委副书记的刘亚(见上图,资料照片)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辞世。3月14日,涡阳县上百名乡镇干部和群众,自发前来参加他的追悼会,为他送行。
他扎根基层27年,常年坚守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先后担任过5个乡镇的领导职务,始终是乡亲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在短暂的48年光阴里,他花去大半时间造福了一方百姓。
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同事留下“心得”
3月4日是刘亚调离的前一天,像往常一样,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高公居委会第三自然村的10多名村民来到镇政府,反映土地纠纷问题。从上午8点多一直到下午1点,刘亚耐心地听着村民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不时记录、询问。
“新任书记很快就要到位,后面的事情可以留给新领导来做。”看着刘亚一脸憔悴,高公镇人大主席程修灵忍不住劝着。刘亚摇了摇头,“既然群众来了,能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详细记下来交接给下一任书记,不能辜负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一天没离开岗位,我就要负责一天,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镇长张心乾是刘亚的高中同学,从义门镇到高公镇,他和刘亚一起共事了9年。“3月4日下午,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厚厚一沓纸,上面满满的都是字,郑重地交到了我手中。” “‘也没给你留下啥,这是我在高公镇工作期间写的一些工作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你可以借鉴一下。’这是刘书记当时跟我说的。”翻开这份工作心得,35页共1万多字,字字清晰,条理分明。一起共事9个年头,张心乾知道刘亚患有心脏病,“只要别过度劳累就不会有事,但刘亚哪闲得住呢,他宁愿自己多辛苦,也不愿误了工作啊。”
当遇到困难时,就去与农民聊聊
高公镇地处三县交界,交通不便,由于党政班子人心不齐,多年来财政税收、美好乡村建设等10多项工作件件落后,综合考评连续数年全县倒数第一。2015年5月10日,时任义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刘亚来到高公镇接下了担子。
“要承认落后,同时不甘于落后,落后不是高公镇的代名词。”刘亚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打气,分析乡镇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经济基础等有利条件,并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当你遇到困难时,就下去与农民聊聊。”这是刘亚喜欢说的一句话。张心乾回忆说,上班第一天,刘亚就带着镇领导一班人,白天下乡调研民情,晚上回来谈心交心。
基础设施差,农业发展必受拖累,刘亚深谙此理。他争取到2000多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5个村主干道进行硬化、修整桥涵,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业基础不配套的老大难问题。他来高公镇几个月,全镇就新打机井400多眼,超过前10多年的总和。
立规矩、建制度、重实干,刘亚上任后狠抓作风建设,从抓干部作风、会风、考勤入手,健全奖惩制度,考评落后的要上台表态怎么改、如何抓。一系列的硬招实措,使镇班子精神为之一振,党员干部作风为之一新,全镇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的干劲被点燃。“短短10来个月,这个昔日的落后镇模样大变,群众怨言越来越少,干群关系越来越顺。”涡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雷介绍说,去年,高公镇整体工作由全县原来的倒数第一上升了6个位次。
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急所需
“除了开会,几乎每天都下乡跟群众接触。”义门镇宣传委员杨成武曾是刘亚的同事,“勤政”是刘亚给杨成武留下的最深印象。
“刘亚做事情,第一步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然后就是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杨成武说,只要是镇里开会决定的事,刘亚一定会督促工作执行到位,“他说每一年我们办好几件事,时间长了,好事办得就多了。”
义门镇有一个叫“穆老荒”的地方,近1.2万亩,旱不能浇,涝不能排,被当地群众视为“废地”。“基本没有农业设施,看天吃饭,一直断不了穷根。”义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原站长周翔告诉记者,刘亚来义门镇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下决心彻底改变“穆老荒”的落后面貌。2014年8月,刘亚带着周翔等人,进入“穆老荒”做前期规划调研。周翔回忆说,刘亚随身带着皮尺,哪块地如何治理、道路修多长、沟挖多深,先用皮尺量,不够长了迈开步子数,几个人从上午8点走到中午12点,浑身上下没一块干净地方,硬是用两条腿“量”清了万亩“穆老荒”。如今的“穆老荒”,修建了十几公里的循环水泥路,宽敞的路面同时能跑两辆车,十余条淤堵的河沟被清通,旱涝保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吨粮田”。
干了11年的乡镇党政正职,刘亚也遇到几次提拔的机会。“他说自己是学农业出身,还是农村工作更适合他。”程修灵表示,大家心里都挺佩服刘亚,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求自己当多大的官,只求能为群众办更多的事。对于村民,刘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就找我”。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