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四川内江市直机关:推行“四联”模式促进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以来,四川内江市直机关全面推行机关与村(社区)党组织“理论‘联学’、阵地‘联建’、发展‘联抓’、服务‘联做’”的“四联”工作模式,全市92个市级机关党组织与47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促进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成效明显。

一、背景及动因

党的十八大对建设服务型政党,抓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中央、省委先后出台了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当前,内江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风漂浮,宗旨意识淡薄,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群众反响强烈。针对这些问题,内江市直机关工委积极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四联”模式,让机关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到群众中去,向基层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声音,在解决群众问题、服务群众需求中切实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二、做法及成效

(一)理论“联学”提能力。一是干部“辅导学”。各机关党组织针对基层及群众需求,深入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领导讲党课、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等活动1670余场次,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及重要精神、重大部署传到基层。二是组织“互相学”。采取开放式互动交流学习模式,围绕群众关注的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相互邀请党员干部参加本单位座谈讨论,交流工作经验、体会,共同提高。三是党员“实践学”。机关党组织积极选派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年轻干部等到联系点实践锻炼,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截止目前,市直机关参与实践学习的党员干部达12000余人次。

(二)阵地“联建”搭平台。一是全力支持基层活动场所建设。采取“机关干部捐赠一点、帮扶部门支持一点、项目资金帮扶一点”方式,全力支持村(社区)党组织建好活动场所,帮助村(社区)新、改建活动阵地447处,购置办公桌椅1858套。二是主动搭建基层问政平台。依托村(社区)办公场所,在村(社区)设立本部门(单位)“民情民意收集箱”,发放民情联系卡,由驻村(社区)的机关党员干部担任问政联络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三是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园地。积极帮助基层完善广播、电视、阅览室等文化教育设施,其中为基层党组织配备远程教育设备535台(套)。采取送文化下乡等方式,支持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60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发展“联抓”促增收。一是共谋发展思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村(社区)干部一道,召开动员会、座谈会、院坝会近500场次,广泛汇集群众智慧,找准优势劣势,把握群众需求,提出针对实际的发展措施和办法。二是共学发展经验。对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主动联系协调并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645人次,汲取先进经验,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思路。三是共推发展大业。充分发挥机关优势,帮助制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计划140余件,推进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新农村建设等投资达14.3亿元。

(四)服务“联做”解民难。一是突出抓好信息服务。机关党组织积极借助局域网、互联网、政务公开栏等,公开注册登记、产权制度改革、扶贫救助等事项的办理流程,为基层提供政策咨询、产品交易、用工需求等信息服务。二是突出抓好救助服务。对因患重大疾病、遭受意外灾害等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机关党组织主动采取组织帮、党员扶等方式进行救助;对低保家庭、五保户等,积极协助村落实政策性帮扶救助措施;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以应急反应机制为基础,主动参与临时救助。三是突出抓好维权服务。统筹消费维权、司法维权、调解维权等资源,积极维护群众权益。截止目前,市直机关党组织共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信息2万余条,开展临时救助1800余人次、金额190余万元,开展消费维权273人次、提供无偿司法援助687人次、解调矛盾纠纷1974件次。

三、启示及思考

(一)强化组织领导是保证。市直机关党工委把此项工作纳入机关党组织工作考核及党组织书记述职重要内容,与各机关党组织签订责任书,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书,并积极落实人员、经费等,保障了活动有力有效推进。

(二)找准服务需求是关键。工作中,各机关党组织始终把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想办法、添措施,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及各项民生工程,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

(三)注重统筹结合是方法。工作中,各机关党组织始终注重把活动与本单位业务工作、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取得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