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湖北浠水:党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当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成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并逐年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数据推算,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已达1亿,农村留守儿童达6200万。如何切实帮扶这一庞大而脆弱的社会群体,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浠水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据调查,浠水县近年来外出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全县有2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分别多达8000多名、1.1万名。如何帮扶这一社会群体,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达每个人?浠水县积极探索把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调动起来,推行“每日巡访﹢重点帮扶﹢联动服务”的关护新模式,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创新。

二、创新点分析

一是城乡党员总动员,每天开展一次巡访探视。近年来,浠水县委把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当作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2012年4月,浠水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管理服务的通知》,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格局,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吹响了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集结号。通过广泛调查摸底,全县13个乡镇均建立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信息库,649个村和15个社区均建立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台账。在村和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安排下,7600多名在家的中青年党员、村组干部和部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党员,结合认领“党员责任区”,采取“1+1”、“X+1”、“1+X”的方式联系服务“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做到不漏一人。

党员每天要开展一次以上巡访探视,主要任务是三看:看“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不好、看精神状态好不好、看生活生产物资足不足,避免发生老人“孤独死”和儿童“孤独症”。对没有联系上或者发现生病的,及时报告给当班的干部,及时寻找或联系其家人。同时,对就学就业地点、亲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变更的,及时更新记录,以方便开展联系服务工作。

二是派出党员志愿者,重点帮扶一批困难对象。远亲不如近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行动起来,既是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组织关怀,也是一种及时、有效的邻里关爱,但有时候,也会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重病老人、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儿童等,帮扶需要更具针对性。对此,浠水县组织党员志愿者,实施重点结对帮扶,达到帮扶“零盲点”。

一方面,全县1115名县乡机关干部以党员志愿者身份,与1230名“空巢老人”结对子,提供帮工、陪护、捐助等形式的服务。竹瓦镇火龙村75岁的空巢老人吕国华,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务工,甚至连过年也很少回家。婆婆有痛风的老毛病,一发病就完全不能自理。村干部孔凡清主动跟吕婆婆结成“一对一”的帮扶,每天都要探望几次,帮忙端茶倒水、送饭喂饭,有时候还拉上妻子一起照顾。5月9日,孔凡清刚刚开完一上午的会,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婆婆痛风又犯了。孔凡清连饭都顾不得吃,立即联系医生给婆婆看病。在孔凡清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他们每天都来看我,真比亲生儿子还亲。”吕婆婆说。

一方面,该县在城镇社区和教育系统招募836名党员志愿者,经“双向选择”成为105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重点开展“五个一”关爱工作,即每周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或者与其父母通一次电话,每季度对其委托监护人进行一次科教辅导,每年过一次生日,定期为其购买衣物学习用品。生活学习“四管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即管好品行教育、管好学习、管好身体健康、管好校内外的活动。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九年制寄宿学校,是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浠水县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心工程、惠民工程。建校初衷之一就是解决留守儿童的就学及成长问题。该校自上而下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 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等;全体党员干部带头,结对子,搞活动,明确帮扶对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谈心台账。目前,思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这一做法已在全县推广。

另一方面,引导浠水“红烛义工联盟”志愿服务团队把关心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作为服务重点,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红烛义工联盟”是该县群众基于信念、责任、道德,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浠水县委组织部引导他们把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作为工作重点,灵活采取集中服务、派单服务、点名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结对服务等关爱服务。2013年3月,浠水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引导党员加入红烛义工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号召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主动加入浠水红烛义工联盟,在微善服务行动中传递正能量,彰显党员先进性。截止日前,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78次,参加活动队员6200多人次,共募集资金265000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420多个。

三是各部门联动服务,每个村(社区)打造一个爱心港湾。“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努力是不现实的。各级党组织必须密切关注社会难点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当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周围,农村党建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树起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

部门联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将村(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打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爱心港湾。县委成立由组织、政法、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同时,各乡镇、村、学校等相关单位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方案,形成爱心港湾管理责任落实体系。

阵地联建。全县采取部门帮扶一点、各村自筹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办法,共计投入1200多万元,每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起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图书报刊、有基本的文娱设施,能够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播放电影、戏曲,有条件的地方还能上网,老人和孩子可以随时去娱乐。有26个村还专设了“四点半学校”,供“留守儿童”放学后学习娱乐。兰溪镇盐客树、鲇鱼尾等村还建起了“老人互助养老中心”,由村里聘请厨师,并每月给予伙食补贴,老人们每天只需2元钱就能在中心吃上丰盛、适合老人口味的午餐。

活动联办。在村和社区党组织的牵头下,青年、妇女组织也积极分担责任,义务当好中心的服务员。县乡组织群团、卫生、文化等部门围绕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开展进村、社区活动。5月21日,县杂技团、楚剧团来到清泉镇九龙村进行慰问演出,为十里八乡的老人、孩子们送上了精美的文化大餐。6月6日,县残联从武汉专门请来眼科专家,启动免费白内障复明工程,全县200多位“空巢老人”参加了免费筛查。据统计,县文化部门仅在2013年就送戏(送电影)下乡570场次,卫生部门已深入78个村开展了义诊活动。

三、做法成效

实践证明,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党组织和党员实践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关爱活动发挥了学校党组织、农村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拓展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途径,进一步加深了党组织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和联系,党员在“点对点”服务中感受到精神的熏陶洗礼,更让群众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以及广大外出务工者感受到了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温暖,增进了他们对党的热爱。

党组织全方位的关爱,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实困难。关爱活动消除了影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部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消除了管理服务的盲区,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受到全方位的关心关爱。在民政局、兰溪镇等部门联动服务下,县社会福利优抚疗养中心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位于兰溪镇造册桥村,是县政府2013年为民办实事之一。规划总建设面积669.6.77平米,预算总投资约2500万元,供养对象300人左右,预计2015年完成。建成后周边的100名“空巢老人”将有幸入住。

加强和创新了社会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关爱活动形成了党员干部联系、党员志愿者结对、社会资源帮扶的新模式,有效地探索出了“小措施给予大关爱、小场所发挥大作用、小资金解决大问题”的关爱思路,进一步创新了社会管理。关爱工作中,让每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受到关爱,让他们在外打工的亲人更加放心放手。

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该县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8月,新华社内参《湖北领导参考》进行了重点推介。2012年12月份,中组部赴浠水专题调研。2013年5月30日,省委《党员生活》杂志社来浠水实地调研,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员生活》、《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20多家重要媒体集中宣传这一做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