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风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村级经济公司化经营试点工作。
一、提出背景
2000年以来,团风县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实施了“村级发展保障工程”、“强村富民工程”、“双强工程”。到2010年,为深化和拓展“双强工程”,县委围绕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大力开展“五星创建”活动。几年的努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长效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遇到新的瓶颈。元月9日至13日,由县委组织部、农办、民政局、经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查结果,2013年度我县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平均数为15.69万元,较2010年度增加4万元,增长幅度较小,说明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中:租赁收入8.51万元,较2010年度增加0.12万元;发包收入4.78万元,较2010年度减少0.07万元;企业收入12.26万元,较2010年度增加0.32万元;其他收入10.04万元,较2010年度增加3.62万元。从收入比重构来看,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发包收入和其他收入,2010年分别占比40.89%和54.84%,2013年分别占比30.01%和63.97%,而其他收入则包含了来源于社会捐赠的收入。对于企业收入这一块,抽样调查的11个行政村,仅有3个村有来源于企业的收入。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村级没有对接市场的实体,没有参与经营管理的平台,村级增收渠道较窄。为此,我们提出发展“实体经济”,由村“两委”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公司等经营实体,参与市场化运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主要作法
1、创新体制活村。按照村民自治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职能向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为重点,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积极开展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明晰产权主体,规范经营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变资产为资本,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股民,变集体、家庭承包制为社区股份合作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国土、规划、住建、经管等部门依据政策,分类指导。
2、盘活资源亮村。将村集体所有的闲置校舍、厂房、仓库等资源,以参股、租赁承包或招商方式,兴办农家超市、加工厂等经济实体;整合村集体所有的山林、果园、鱼塘、“四荒”等资源,通过招标出租、盘活存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农村“四边”(路边、沟边、渠边、房屋边)空闲地,推行“集体投入、分户管理、收益分成”的模式,建立村(社区)集体和村民共享的“绿色银行”;利用现有沟渠,通过林水结合的方式,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来源;鼓励有条件的村将域内影响较大的特色农产品、特色餐饮、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村或社区集体的名义申请注册商标,通过出让商标使用权的方式,为村集体获得收益。鼓励村集体将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它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
3、招商引资兴村。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项目、资金等开展村企联建,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可以采取“招商引资、村企联办、交叉持股、固定分红”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大力实施回归创业过程,推进“一派两聘”,吸引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整合全村闲置资产、土地资源,采取“集中供地、村村创业”的模式抱团创业,走以强带弱、强弱联合的发展之路。灵活运用土地资源,以土地换空间,以空间引项目,以项目吸资源,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城中村可以利用区位为优势,抱团组建联合参股的经营投资公司,抱团投资物业服务,抱团争取各类项目,发挥1+1>2的集合效益。
4、发展产业强村。各村立足区域资源、区位、人文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产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明确特色定位,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文则文,编制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建设一村一品基地;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等观光农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5、扶贫开发帮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实现经济部门帮弱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扶贫部门包穷村,找准村级经济增长帮扶的切入点,广辟增收渠道,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给予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对于缺乏资源的村(社区),可以由村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服务经济组织,广辟服务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技能培训、物业管理等服务项目,多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输血”和“造血”,增强经济薄弱村经济实力,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6、组织建设领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一轮“三万”活动,创新和完善组织设置,建立乡镇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任连心”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大回归人员、乡土能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力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评议、村干部述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及重点事项、重大决策村民代表集体决策机制,以及村务公开工作,增强对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真正形成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格局。
三、取得成效
1、建立实体,与市场有效对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村级经营实体的建立、管理、经营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村级市场主体的成立,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村级闲置校舍、厂房、仓库等资产,土地、山林、果园、鱼塘、“四荒”等资源参与市场化配置,因地制宜,实现村级资产资源的价值利用、平等交换、参与竞争、保值增值。
2、能人管理,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村级市场主体的法人权利和义务,打破村级市场主体法人的人选局限,拓宽选人视野,实现能人管理、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一些懂市场、善经营的能人,可以作为经营实体的法人。如村级带头人不具备经营市场主体的能力,可以面向社会聘请懂市场、善经营、能力强,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员担任村级实体的法人,全权参与经营实体的运作。
3、创新模式,运作科学规范。村集体的市场主体成立后,也就建立了村级资产资源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实现村级市场主体向现代企业化经营的转型,可自主经营也可招商引资联合经营,其集体性质应予以明确,市场主体经营所带来的收益由村集体共有、村民共享,充分发挥集体资产资源的市场效益,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从而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