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村与村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的办法,探索推行“联村党总支”设置模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目前,全县共建立联村党总支6个,其中村与村联建党总支4个,村与社区联建党总支2个,涉及村(社区)14个,党员436人,占全县村(社区)总数的15%。
一、背景起因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呈现流动性、分散性特点,部分党组织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呈现出村级管理水平低、服务群众难的弊端,特别是在一些小村、弱村和落后的村,村级组织运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更为突出。为解决这些难题,该县在产业相似、地域相邻的村与村(社区)之间建立联村党总支,探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是探索五种模式,组建联村党总支。综合考虑联建双方在优势上的互补性和功能上的带动性,采取五种模式组建联村党总支,即:大村与小村联建,经济强村与经济弱村联建,班子强村与班子弱村联建,依托产业联建,依托社区联建。联村党总支书记由乡镇党委选派乡镇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班子成员由乡镇包村干部、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党员村委会主任组成。
二是坚持“三条原则”、“五个不变”,合理调整联建各方利益关系。“三条原则”,即: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地域相邻原则,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五个不变”,即:联建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租赁和土地延包政策不变;土地、林木所有权不变;集体固定资产、集体积累和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方式不变;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不变。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保证联建党组织发挥作用。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联村党总支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履行相应职责,领导和组织联建村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团结协作的工作机制。联村党总支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相互沟通情况,研究工作。定期组织联建村党员干部开展上党课、过组织生活、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公开民主的决策管理制度。联村党总支对联建村党务、村务、财务等需要向群众公开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把关。对村上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集体资产处置、大额开支等重大事项,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联建村的党建工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村务管理等纳入对联村党总支工作综合考核的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联村党总支书记表彰奖励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初步成效
联村党总支建立后,书记深入一线抓党建,干部常年驻村帮民富,加强了基层组织,破解了发展难题,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
一是加强了村级班子能力建设。联村党总支班子成员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外出参观学习、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强化了村级班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安乐乡白云山党总支由马吉、西街子、水星三个村联合组建,水星村支书、主任都是换届后的“新人”,因不熟悉政策和缺乏经验,工作难以打开局面。马吉和西街子的村干部主动向水星村干部传授工作经验,联系涉农部门跑项目、办手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水星村总投资50万元的人畜饮水项目很快就立项审批。
二是推动了联建村共同发展。联村党总支统筹联建村的各种资源,一方面为弱村、小村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为强村、大村发展提供土地、人力等资源。代字营镇东马村是全县有名的农业产业调整示范村,与陕西省川原胜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但由于土地面积等原因的制约,迟迟不能签约。镇党委为扩大带动其它村发展,将东马村相邻的坡头村组建成代字营镇牛头塬联村党总支,既解决了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又带动了其它村的发展。去年4月,注册资本400万元的川原胜景潼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三是提高了村(社区)服务水平。联村党总支的建立,实现先进村与后进村、强村与弱村、村与社区之间活动场所、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太要镇太要社区长期租用一间民房办公,组织党员开展活动难,社区居民办事难,和太要村共同组建联村党总支后,太要村在村部为其开辟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村(社区)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及时做好政策咨询、矛盾调解、事项办理等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联村党总支的建立,打破了以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常规,使党员群众形成“一体化”发展理念,有效化解了个别村由于土地流转、宗族势力、移民搬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城关镇庆丰联村党总支下辖管南、税南、亢家寨三个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县城发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矛盾较多。联村党总支成立后,统筹做好三个村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失地农民就业等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开展“走亲戚”活动,重点做好亲朋好友中征迁对象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了农村大局稳定和城市建设的顺利进展。
四、探讨
实践证明,村级党组织联建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软弱涣散村治理转化、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干部配置、发挥人才优势的有效措施,是加速区域经济社会融合、推进农村迁村并点的有效步骤,但在联建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村制宜原则。充分考虑联建村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地理位置、产业特色、人口规模和农民群众的认同感等现实因素,从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出发,适合哪种模式就采取哪种模式,不搞“一刀切”。
二是地域相邻原则。本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方便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地域相近或相邻的村之间进行党组织联建,避免因村庄跨度太大,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为迁村并点、合村并点创造条件。
三是优势互补原则。将产业相近或相联、双方优势互补性强的村进行联建,力求通过党组织联建,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产组合更为优化,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促并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是扎实稳妥原则。在坚持联建初期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租赁和30年土地延包政策不变,土地、林木所有权不变,集体固定资产、集体积累和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方式不变,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不变等“五个不变”的前提下,扎实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