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云南弥渡:学好用活新条例 激活基层干部“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1日 13: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背景与起因】

由于条件差、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加之升迁机会渺茫,使得一些公务员不愿意呆在基层,不将心思用在工作上,有的破罐子破摔混日子,有的想尽一切办法忙于个人升迁,导致一部分基层公务员宗旨服务意识不强,相应的也出现了一共性问题:“乡镇干部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人,电话号令、遥控指挥,白天寻不见、晚上找不着”等,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弥渡县有8个乡镇,其中,5个坝区乡镇,3个山区乡镇,山区乡镇因交通不便,干部职工大多数都住在乡镇,而5个坝区乡镇的干部职工由于交通便利,大多工作在乡镇,吃住却在县城。乡镇干部“走读”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疏远党群干群关系,走坏形象,走散作风,走失民心,也对公务员的成长不利,更不利于国家公务运转,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虽然经过多年的整治,但是,效果不明显,干部职工也不当回事。问题就是导向,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利契机,云南弥渡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通过重视基层导向,打破基层干部晋升难现象,让基层干部有为有位,激励更多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切实让在基层苦干的老实人干部不吃亏。并本着用条例统一思想、规范工作、解决问题的精神,立行立改,重拳出击专项整治“走读”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提供基础保障。

【主要做法】

一、干部选拔“向下看”,让基层干部不吃亏

(一)注重基层的导向。新条例明确指出,“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这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最辛苦、条件最艰苦、情况最复杂,同时,基层也最磨练干部、锤炼干部、考验干部。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基层,战斗过一线,扎根自群众,直面于矛盾的干部,才能经得起更大风浪的考验。新条例重视基层的导向,势必打破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现象,让基层干部有为有位,必将激励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形成基层万马奔腾的态势。

(二)注重实干的导向。基层是以工作实绩来说话的,干部选任更要注重实绩。新条例指出“注重从基层选干部、选在基层干过的干部”,有效破解“基层上不去、机关下不来”的用人瓶颈,不仅给基层优秀干部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更多干部深入基层干事创业开了一扇门,更多的优秀人才必将凝聚在党旗下,在基层的熔炉中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弥渡县注重对基层干部的考核结果运用,把每年考核优秀的基层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先后从优秀基层干部选拔任用53人。在乡镇人民政府换届时,突破身份限制,注重关心基层,关注艰苦一线岗位, 选拔了5名事业编制干部担任副乡镇长。同时,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把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艰苦岗位担任领导职务。

(三)注重公认的导向。新条例颁布后的系列组合拳表明了中央用铁心硬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着力营造吏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把选人用人置于“风清气正阳光下”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新条例将“群众公认度高”列为破格提拔的必备条件,将“群众公认度不高”作为不得列为考察对象6种情形之首,更加接地气,更加注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对天天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来说,无疑福音传来、盼头更大、干劲更足,群众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环境更加风清气正。弥渡县在干部考核提拔任用中注重民主评议,突出“群众口碑”,采取领导评、基层群众评、身边同事评等评议方式,把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前途”交由群众决定,真正把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先后选拔任用了41名“群众口碑”好,基层公认的好干部。

二、用管结合,有效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

(一)建章立制,让乡镇干部“不能走”。注重用制度管人,出台《关于整治乡镇干部“走读”的暂行规定》,以“四个严格”确保乡镇干部扎根基层。一是严格落实乡镇干部首问负责制,乡镇党委书记是治理干部走读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干部管理负总责;二是严格执行夜间和节假日领导干部坐班制度,乡镇班子成员工作日内必须住乡镇值夜;三是严格实行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转和方便群众办事;四严格考核制度,将干部住乡镇、请销假、缺勤等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人岗脱离,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

(二)改善条件,让乡镇干部“不想走”。针对乡镇干部反映没有宿舍、住不下来、生活不便、条件艰苦、没有地方洗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着力从小事入手,让乡镇干部有家感觉、有家温暖。主要是三个着力:着力打造“安心”工程。整合资源力量,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目前,我县8个乡镇全部解决乡镇干部住房问题,开办了廉政食堂。着力丰富文化生活。每个乡镇配备了篮球场、图书阅览室、沐浴间、宽带等设施,让乡镇干部健身有场所、学习有地方、业余有去处。着力建设以“学谈访”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夜校”。夜学:让干部掌握理论政策;夜谈:让干部互通有无分析研究疑难杂症;夜访:让干部进村入户掌握民情实际解决问题。现有乡镇机关干部325人,其中241人家住县城,占74.2%,经过治理走读后都实现了周一到周四住在乡镇。目前为止,325名乡镇干部利用下班后共走访群众1200多人次,帮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500多件;共开展夜学120多次;干部间开展夜谈50多次,共分析解决研究疑难杂症30多件。

(三)强化督查,让乡镇干部“不敢走”。做到三个强化:强化领导带头。通过落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遵守纪律,对走读倾向敢抓敢管,切实带好队伍。强化监督力度。通过完善乡镇干部信息库建设,构建动态监督网络,聘请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平台等,对干部作风进行全方位监督。强化督促检查。开展随机调研、突击查访、电话查岗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进行处理,对问题严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因走读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领导的纪律责任。共开展明察暗访483人次,对8个乡镇进行了明察暗访,未发现违反规定的问题。

【成效】

一是转变了干部作风。活动开展以来,乡镇干部白天开展工作,晚上到群众家中“夜谈”、“夜访”,带政策进村、带科技入户、带真情与群众谈心,大力宣传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营造了坦诚相见、真帮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与群众交真心,帮群众找路子想法子,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难事。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乡镇干部把时间放在与群众的相处上,把精力放在解决当地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期盼、最渴望解决住房难、行路难、致富难等重点难点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长远受益”,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认可。红岩镇下村的群众罗青平说:“以前到镇上办事,有时大老远跑去,却找不到人。现在随时都能找到人,办事方便多了。”还有,现在乡镇干部经常到村里来,看看这,问问那,摆摆“龙门阵”,老百姓有什么困难和想法,也愿意给乡镇干部讲,乡镇安排什么工作,老百姓也都全力支持。

三是提升了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干部住村工作,一方面,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党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村民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根据各类矛盾纠纷的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周密的调处化解方案。现场能解决的当成解决,对现场一时解决不了的,进行登记造册,并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挂点干部包案负责解决。全面准确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与安全隐患,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化解信访案件564件,调处矛盾纠纷178起,为群众解决突出难题123个,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促进了全县的和谐稳定。

四是为基层干部搭建了干事平台。把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作为培养选拔的重点,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民生问题中识别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在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近年来,弥渡县在抗大旱保民生、农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中等中心工作中,培养选拔了一批事业心强、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

【探讨与评论】

目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其中,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不光脱离群众,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其次导致作风不实,影响工作抓落实。同时,“走读”又为一些干部工作浮在面上提供了土壤,导致日常工作一般号召多,深入实际具体指导少,使一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无法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再次是情况不清,影响一些苗头性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由于乡镇干部时间和精力受到牵制,不下去搞调查、摸实情,不了解社情民意,久而久之,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使农村一些矛盾逐步恶化。 由于农村工作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这势必给乡镇干部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必然要求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在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同时,各级党组织必须对乡镇干部在生活上关怀、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在选人用人上,要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使用人,适当倾向基层,使乡镇干部“不吃亏”,有盼头,有望头,有干头。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表彰。同时,逐步建立乡镇干部奖励基金,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奖励。从而,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逐步消除“走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