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眉山市:深入实施“万千百”行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2月,四川眉山市深化拓展“挂包帮”活动,在全市推进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万千百”行动,组织2.2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7.1万户群众家庭,3000名科级干部再联系3000个村(居)民小组,300名市县级干部同时联系900个基层单位。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转变作风、进村入户,真情帮扶,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一、产生背景

2010年全省“挂包帮”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推进中敏锐发现了活动的一些差距不足。一是干部参与面较窄,一些亟需帮扶的基层单位和困难群众,未能及时纳入联系帮扶范围。二随着“挂包帮”活动的持续推进,基层群众已不再满足于干部逢年过节的看望慰问和送点油米茶,他们更希望干部在其家庭发展走什么路、过什么样的生活上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帮扶。三是一些干部受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影响,脱离群众现象严重,存在身在群众不懂群众、说同一种方言无共同语言等问题。全市“挂包帮”活动和干部作风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都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面推进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畅通“三条渠道”,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服务。坚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确保干群沟通零距离,推动干部直接听民声办民事。一是干部和群众认亲结谊直接对接。全市机关干部,中省垂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部队和公办学校、公立医院班子成员均参与结对联系。联系对象涵盖了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困难群体和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各级干部与联系对象逐一对接,全市共发放联系卡29万张,签订服务承诺书7.1万份。二是领导干部手机和分工向群众全面公开。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定期向群众公开市级领导干部、市级部门和区县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和工作分工,做到24小时开机,有电必接,有求必应。三是多层次搭建干群联系直通平台。实行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轮流接待群众、村干部轮流坐班、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信访包案制度。办好市、区县长信箱和乡镇民情电话、信箱,在乡镇设置群众工作办公室,在村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群众服务站点。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干部下访达15.6万人次,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4.2万件。

(二)实施“三个结合”,个性化帮扶,整体式推进。坚持把直联服务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结合起来,既注重对群众个体的帮扶,又注重整村整乡帮扶。在联系群众上坚持以“三个一”为重点,实施个性化帮扶。各级干部向联系户承诺,每年为他们“办一件实事、解一项疑难、落实一个帮扶项目”。全市梳理46个惠民项目编印成《惠民项目指南》,向每名干部发放。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帮扶。截至目前,各级干部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亿多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4亿元,协调解决就业4741人。在联系基层单位上坚持以“五个一”为目标,实施整体式帮扶。各级各部门帮助联系基层单位“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建强一个基层班子、培育一项主导产业、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健全一套工作机制”。目前,共落实帮扶项目4328个,捐助和协调项目资金达5.5亿元。

(三)推进“四个转变”,帮助群众规划梦想,助圆梦想。今年初,市委针对去年以来开展的“万千百”行动中,群众更希望干部在其家庭发展走什么路、过什么样的生活上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帮扶的实际,作出开展“四个转变”圆梦行动的决定,着力通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帮助农民居民实现向城镇居民、产业工人、三产经营(从业)者、现代农业业主转变的梦想。一是全面调查,摸清群众意愿。全市坚持镇(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全面开展农村居民“四个转变”意愿大调查,全面摸清了161万农村居民的“四个转变”意愿。二是科学规划,明晰转变路径。市委市政府成立“四个转变”领导小组,由市级领导牵头挂帅,有关单位负责、干部职工齐参与,逐村逐户确定转变方向、时间进度、分年度具体计划和需要帮助的内容。三是分类帮扶,加快转变步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帮扶,广泛采取开展非农就业培训,帮助培育主导产业,提供帮扶项目资金、政策信息等方式,帮助农村群众实现“四个转变”梦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7.8万人,转变为产业工人5.5万人,转变为三产经营者2.07万人,转变为现代农业业主878户,全市半年实现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

(三)健全“三大机制”,激发内动力,确保长效性。一是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办公室。市委每半年、区县委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经常联系机制。规定每5年为一个联系周期,保持联系关系相对稳定。建立党员干部到联系点过组织生活制度,要求单位、部门党员与联系单位党员每年共同过组织生活不少于2次。要求市县两级干部每年下基层的时间不少于6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少于10天。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市委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为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市县财政按照每名干部每年不少于500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1000余万元。

三、实践启示

一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重在“直接”。唯有开辟与群众联系的直接通道,使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实现“感情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权益零损害”。

二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贵在“经常”。不能刮一阵风,只有做到经常不间断的联系,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谋利民之事,才能始终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增进干部与群众的直接感情。

三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功在“持久”。联系服务群众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只有在机制上做到长期联系、长效推进,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才能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