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党心、民心,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高唐县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逐步探索出了“一体两翼”(“一体”指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两翼”指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两项推进机制)式的服务型党组织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跨越赶超、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新高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结构、劳动分配、民生诉求、文化需求、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群众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由原先摊派、命令式逐步向服务型转变,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象,一些矛盾纠纷苗头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给基层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基层干部不能够深入基层,不能俯下身子关注群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基于此,我县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了群众服务上,坚持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努力实现服务内容契合群众需求,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探索“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核心是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这一主体,有机组成是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两翼推进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跨越赶超、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新高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听民声,顺民意,找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着力点
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努力实现服务内容契合群众需求,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和社会团体广泛开展调研和群众需求问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调查问卷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采取镇村干部入户、“第一书记”座谈了解等方式,累计走访群众72100户,累计向群众、企业、社会组织发放调查问卷97940份,实现了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在细致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对调查问卷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梳理分析,对群众的需求有了更理性的了解,找到了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全天候,无缝隙,构建覆盖各领域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关键是在服务群众上着力。为此,县委成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着力在三个方面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
1、搭建以基层党组织为网络的服务平台,把服务阵地设在最前沿。
一是创新设置抓覆盖,健全服务网络。在农村,着力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党建模式;在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单独组建、产业带建、村企联建等方式新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在楼宇、市场等成立党支部。通过拓展延伸党组织覆盖面,构建起向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架构。
二是加强便民服务阵地建设,方便群众办事。县成立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成立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形成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新建84处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完善14处社区活动场所,改善各级组织服务群众的硬件条件。
三是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现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所有县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镇、一个后进村、一个非公有制企业,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认真听取联系点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了解并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打造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便民服务队伍,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向最前线。
一是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高规格选派20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行“五个一”驻村(每周走访调研一次、召开一次支部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上一次党课,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和五项管理制度(情况反馈、信息公开、群众评议、全程督导、目标考核),帮助新建或修缮村级活动场所22处,健全制度40余项,发放民情联系卡2万多张,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4名,帮助12个村选出了“带头人”,引进发展项目12个。
二是抓好普通党员作用发挥。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鼓励无职党员“上岗领责、无职有为”,激发无职党员领责上岗的荣誉感。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开展在职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认领社区志愿工作岗位,定期到社区开展服务。
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每个社区都成立党员、青年、老干部三支志愿者队伍。建立服务信息库,将志愿者的个人资料及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按服务类别、方式、编号等归档管理。社区党组织合理设置服务岗位,由服务对象与志愿者进行双向选择,实现无缝隙对接。四是抓好党代表履职。在党代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撰写一篇民情报告;解决具体问题,办理一件利民好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参加处理一件信访案件;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或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主动结对帮扶,联系帮助一户困难家庭。促进党代表履行职责、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使党代表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哨兵”。
3、创新一批以服务实践为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到服务群众方式最贴心。
一是深化“1+N”群众帮扶机制。在职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帮扶一名老党员、一名贫困党员、一名城市贫困户、一名农村贫困户、一名贫困学生、一名孤寡老人、一名孤儿和一名贫困残疾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
二是落实好“3+3”群众工作机制。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务细化为三类,县镇村三级干部联动,分级分类解决群众难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县级干部“双包双访”,镇(街)干部 “一岗双责”,村级干部“开门办公”,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设立为民服务代理中心13个,为民服务代理点184个,累计为群众代办实事近万件。
三是打出服务群众一套“组合拳”。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进社区、义务承诺制等活动,为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服务。
(三)建制度,抓投入,用机制保障服务工作规范高效持续发展。
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高唐县把制度建设和物质保障作为推进工作的两翼,通过建立相互衔接、指向一致的制度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保证了各项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展。
1、以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基础,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提供机制保障。
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管理,以制度促落实,不断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县委把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列为镇(街)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强化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实行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制度,通过“村述民评”、“村述镇评”,把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奖惩任免挂钩。定期抽取部分 “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向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进行述职。
二是建立观摩交流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老典型挖掘新亮点,实现新突破;对新典型创特色、出实效,真正培育和树立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建新品牌。同时,通过高唐党建网、《高唐党建》、报纸,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全县营造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
三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实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三个“三分之一”考核。从创新、重点工作、群众满意度三个角度,对基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评比结果与干部年终奖励和评先挂钩,奖勤罚懒,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开展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党员等各类先进评比等活动,发掘优秀党员代表并对其进行表彰,引领党员切实服务群众,号召广大党员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2、以跨越赶超、激发活力为基础,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物质保障。
一是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村级集体土地集中清理活动,通过盘活资源、流转土地、借助区位优势、招商引资、组建合作社、土地增减挂和政策扶持等七种途径,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有钱服务群众。目前,全县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180个,占全部自然村的25%,比2012年增加62个。到年底,集体3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23个,占全部自然村的59%。2015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力争实现全覆盖。
二是建立城市社区为民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1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在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开展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贴心的服务。
三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按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有关规定,党组织工作经费按在职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八的比例,列入企业财务计划,据实在税前扣除。提高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建立党员关爱机制。创新党内激励关爱模式,建立党员关爱基金,大规模走访慰问,着力构建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生产上帮扶、情感上慰藉的“党内立体”关爱机制,在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党员感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建激发积极性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党组织服务党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成效
“一体两翼”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已成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重要平台。
1、改善民生办实事,搭建起干群“连心桥”。
服务型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百姓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去年普降暴雨,全县帮扶小组第一时间快速行动,组织干部群众科学应灾、积极自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帮助抢救物资。梁村镇洼李村,地势低洼,全村百分之九十的耕地积水严重,出现危房20余座。该村“第一书记”、梁村镇党委书记孔宪友冒雨第一时间赶到,开沟挖渠、疏通河道、清理田间积水,帮助残疾村民李吉山和房玉芝老人撤离危房,妥善安置。由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家组成的“第一书记”队伍,借助人才、技术、资金和思想理念等各种优势,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调整好产业结构,通过增收来实现村级组织高效运转。泉林集团党委副书记任立华,在村里建麦草收购点,开展了液态肥试点工作。时风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秀英投资9000元为村内三条主路安装路灯。风帆电机党支部书记姚桂芳为开发区三里岔村安置了6套健身器材、20盏路灯。泉林集团党委副书记任立华协调资金5万余元,修建改造自来水管网,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
2、提升活力促进基层党建,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利益诉求,必须要依靠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发展的活力。广大党员干部以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为落脚点,把重心转移到关注民生、为民服务上来,有效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截至目前,我县共培养农村后备干部74名,为6个后进村选出了当家人;投入帮扶资金350万余元,帮助整修道路7300米,架设小型桥梁7座,清挖沟渠8000米,打机井28眼,完成电路改造5处,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处;举办致富技能培训班637期,培养致富带头户93户,转移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帮助20个村清理了财务,为8个村调整了宅基地,为10个村处理了遗留问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各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824户,组织举办义诊12场。
3、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很多年青干部切实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再在坐在办公室里,而是进家入户、下村走访,主动收集、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把工作重心前置,变被动为主动。人和街道康乐社区首先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管理员实时关注社会热点,并与所管网格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了很多实用型项目。去年,管理员针对空巢老人、孤独老人和失独老人在网格管理中新增加了一个居家养老项目,由社区设立养老总部,依托社区卫生所建立紧急救护中心,联合社会家政公司建立老人养护服务中心,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保健。到目前该社区已有500多人次享受此项服务。今年年初,人和街道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队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在自建的服务平台上增加了一项“人才归途”信息库,专门收集辖区的家庭务工情况,特别对毕业大学生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做出标记,并建立了街道企业联系目录,针对专业、技能和特长,对口联系安排工作,半年来,已有150人从该服务平台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四、主要启示
一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续与创新,但新形式下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利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立体式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和工作机制,真正让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听民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使党的群众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这一关键基础。“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的推进,离不开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关键是要形成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类管理、经济扶持以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激励人才干事创业、激发企业家队伍活力,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依托高校平台,搞好人才引进“三个一百”工程,让人才有发挥的平台、有干事的热情,让本地群众得到实惠。
三要完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由“工作体系”这一主体和“制度、物质保障”这两翼组成,建立了一整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以群众需求做为工作的落脚点,以群众满意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群众利益做为工作的着力点,确保“一体两翼”服务型党组织真正成为“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