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巩义市竹林镇:实施“三评”制度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监督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15: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也促进了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发生了新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何紧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党长期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983年,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开始在各级党组织中探索建立以“三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监督新机制。30多年来,竹林镇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三评”机制,通过“三评”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竹林“三评”被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受到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进行实地集中采访报道,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一、背景与起因

竹林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部,处在省会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于1994年建镇,全镇总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下辖7个居委会,近2万口人,镇党委下设19个党支部,党员688人。竹林镇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园林城镇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先后进入全国重点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行列,荣获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先后迎来了胡锦涛、江泽民等三任总书记和李长春、曾庆红、李岚清、李克强、刘云山等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

但是在30年前,竹林还是个山高土薄、水源奇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贫困山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竹林同全国各地一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村办企业,竹林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由于只顾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度松懈了对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竹林一度出现了班子瘫、人心散、社会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穷怕了的竹林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一些群众甚至提出要把刚刚有了发展的集体经济瓜分掉;二是村干部凝聚力不好,风气不好,村里一些人急于致富,一些村干部也坐不住了,开始忙乎自己的事。5个支委有3个出去经商,13个生产队干部有8人办起了经济实体,村里连干部会、党员会都开不齐,更不用说群众会;现象之三,刚刚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一些人忘记了幸福生活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滋生了信神信鬼、烧香修庙的念头;现象之四,超生早孕,违反计划生育,大办红白事之风,争强好胜,爱慕虚荣,铺张浪费,讲排场之风盛行。

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时任竹林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明恩清醒地意识到,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滑坡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1983年七一前夕,村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发动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原定两三天的会议连续开了七天七夜。在当时的会议上,群众对只顾自己致富、丢下群众不管的干部提出尖锐批评,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做法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支部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评议,使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同时也拉近了党员同群众的关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经过群众评议,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当场表示要关心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会议最后形成三项决议:“只顾个人富不能当干部,当干部就决不能只顾个人;党员干部要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党支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这次会议被当地群众和党员干部称作“竹林的三中全会”,也成为了“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的开端,也是竹林“三评”的肇始。

从那时起,这种评议就在每年的七一、元旦前夕延续了下来,逐渐完善,形成了规矩、制度。随着竹林经济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党员的增多,竹林村党支部,也逐渐升格为党总支、村党委,后来随着撤村建镇,又成立了镇党委。“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的做法,也与时俱进,逐渐加上了“支部评总支”,慢慢演变成“支部评党委”。 “三评”也成为竹林每年政治生活雷打不动的大事,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有效方式,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为推进竹林经济发展的法宝。通过30多年扎实有效的“三评”活动,竹林的党员干部“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竹林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做法与经过

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至关重要,竹林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民主监督的威力。在“三评”中,群众可以畅所欲言,对党员的一言一行进行监督,还可以为竹林的“五个文明”建设出谋献策,镇党委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整改。这种评议的方法改上考下为下评上、单项考核为全方位综合考核,成为竹林创造出的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实行有效民主监督的最佳载体。

1、群众逐一评党员。各支部召开群众大会,每名党员宣读述职报告,群众面对面逐一对党员进行评议。

2、党员集中评支部。召开党员会议,支部书记公开述职后,党员以小组为单位,评议支部工作,向班子成员提建议。

3、支部综合评党委。各支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镇党委的意见与建议,并逐条落实整改。

具体来说,“三评”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自查自评阶段、集中评议阶段、整改提高阶段。

学习动员阶段。镇党委、党总支、支部分别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宣传动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集中1-3天开展学习,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入党誓词、党的重点工作、竹林精神、竹林居民文明手册等。

自查自评阶段。主要开展“五查五看”,即:查理想信念、看是否明是非,辨真伪,立场坚定;查组织观念,看是否认真贯彻党的决议,积极发挥表率作用;查学习态度,看是否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业务;查素质能力,看是否作到熟悉本职,锐意创新;查精神状态,看是否作到团结奋进,昂扬向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集中评议阶段。主要群众大会、党员大会、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对党员、支部、党委进行自下而上的评议,收集各方面的广泛意见。

整改提高阶段。镇党委针对各支部汇总上报的评议意见和建议,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制订具体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并在4日内召开三评总结大会,对梳理后的问题进行公开答复。

这种“群众──党员──支部──党委”的自下而上的评议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党内和群众的双重监督模式。首先是把镇党委和各支部(总支、党委)两级领导班子置于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自1983年以来,竹林镇30多年一直坚持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和元旦前进行两次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发动全体共产党员和职工居民群众对镇党委和支部(总支)班子进行面对面地认真评议。从镇党委和支部(总支)对竹林发展的重大决策,到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都是评议的内容。既可以肯定成绩,表扬好的;也可以批评错误,指出缺点;还可以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改进意见。领导班子虚怀若谷,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党员和群众打破思想顾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领导班子的批评都是指名道姓的。由于党员和群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心里的话有地方说,所以竹林连续30多年无人上访。镇党委和支部(总支)在广大群众和党员的监督下集思广益,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了竹林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其次是把每一个共产党员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30年来,“三评”活动严肃认真,不走过场。评议活动中,党员述职后,群众逐一评议;然后党员进行评议支部(总支),最后由镇党委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党委书记述职后,各支部(总支)成员和党员对镇党委及党委成员进行公开评议。党委对评议中的意见逐条予以答复和落实。竹林“三评”活动,要求每个党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会上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克服缺点,明确前进方向。竹林镇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三评”活动的实效,要求在评议会上要敢于面对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搞“自我批评说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巩义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过竹林的“三评”活动,对会上的“火药味”很担心。但竹林的党员干部对此很习惯,他们说:“我们一向都是这样当面锣,对面鼓。有缺点错误,大家批评,过后谁也不计较”。在每年两次的民主评议活动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群众也都把监督党员、评议党员看作是党组织给自己的权利,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认真负责地对每个党员进行评议。他们既热情洋溢地肯定党员的成绩和优点,又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的缺点。从党委成员执行党规党纪情况,到党员为群众办事态度,到个别党员干部多占点宅基地、开会迟到、学习时间打瞌睡,都是群众“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内容,往往把党员评得心发热、脸发烧。这种党内和群众的双重监督机制,使竹林党员增强了荣誉感。他们时刻告诫自己,严格以党章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竹林的群众都说,“俺镇的共产党员个个名副其实,人人顶呱呱,不愧为先锋模范标兵。“

竹林党组织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党员“三评”活动,30多年来始终如一,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尽管竹林已从一个贫困山村成长为文明富裕的新型城镇,但“三评”活动不仅没有中断,而且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注入新内容,以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品格不断丰富新内涵,成为竹林党的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来,竹林党组织在“三评”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全体竹林共产党员真正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从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竹林“三评”活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支部评议党委,这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措施。

由于竹林镇开展“三评”活动成效显著。巩义市委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先后下发了巩组[2002]21号文件《中共巩义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学竹林争创“五好”、“六好”标兵党组织活动的意见》、巩发[2007]24号文件《中共巩义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服务、三评议”活动的意见》在全市推广竹林“三评”先进经验做法,目前,“三评”制度已经在全市普及使用,开展“三评”活动已经成为每年巩义市委与各党委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5月,巩义市委再次下发巩发[2014]13号文件《中共巩义市委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学习推广竹林“三评”经验的意见》,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三、成效与反响

(一)提高了党员素质。民主评议使竹林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不断受到洗礼,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作风不断得到提高,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真正成为群众信服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镇里修路、平整土地、修建学校、捐款、抢险等党员干部都带头参与。广大群众一致反映:通过“三评”,党组织能够认真倾听我们的意见,理清发展思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能够根据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公开提出,办事不公,手脚不廉,作风不实,对父母不孝的党员、干部沾上一条就不合格。多年来,经过群众评议,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不强被免职,党员干部们说,刚开始评议有点不适应,但回头看看,的确是在评议中加强了思想和作风建设,如果不让评,还真不能进步这么快。

(二)提高了领导班子科学化决策水平。通过“三评”活动,党委每年都能做到正确决策,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1994年,镇里准备投资新建办公大楼,遭到群众反对,群众要求政府把钱用到经济发展中。经过4年奋斗,经济上了新台阶,群众又在评议中提出,必须建设能与竹林经济发展和对外形象相称的办公楼。30年来,竹林镇先后投资5.6亿元,完善了小城镇道路网络,全镇累计修筑道路长度32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5.2平方公里。建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金融邮电大楼、竹林中学、竹林宾馆、竹林会堂、居民住宅区、万吨水厂等功能性设施和集文化、娱乐、环境保护等为一体的绿苑文化发展中心。大搞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创建最佳人居环境,修建了南山和北山、凤鸣苑等公园,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起一批游园和全民健身苑。镇区耕地、荒山全部实现退耕还林,全镇绿化覆盖率达84%,人均绿地18平方米。投资上亿元,从32公里外经4级提灌把黄河水引到竹林,彻底解决了用水问题,圆了竹林祖祖辈辈的祈水梦。竹林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投资8亿元的人民电缆落地竹林,竹林的各项工作都能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威信。镇党委认为,“轻轻松松干不好竹林的工作,按部就班不适应竹林的工作,马马虎虎胜任不了竹林的工作”。他们主动给自己压担子,使工作富有挑战性,在工作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享受奉献带来的快乐。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有力地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老百姓由衷地说:党员干部干在俺们先,富在俺们后,跟着党走没说的。

(三)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三评”活动,镇党委把各级党组织建成了经济建设的桥头堡,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党组织设置,使党的基层组织最大限度地贴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并在火热的经济建设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1983年以后,集体企业迅速发展,绝大部分劳动力都集中到企业之中,为了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1986年村里成立了党总支,在各厂设立了党支部,并把各自然村的党员划归附近工作党支部管理,实行以厂带村的体制。1991年随着集体经济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竹林村又率先在河南省村一级建立了党委。1992年,为适应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需求。把村里的20多家企业按照产业和行业归属,成立了众生制药,庆州耐材等八大集团公司。各专业公司相应地设立党总支或党支部,根据不同情况下面再设党支部或党小组,这种设置办法,保证了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使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的要求,竹林党组织先后三次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竹林镇党委多次荣获省、市五好先进党委。

(四)提高了乡风文明。在每年年终的“三评”中,竹林都要评出“十好”(好党员、好团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居民、好民兵、好少年、好夫妻、好媳妇、好家庭)进行隆重表彰,对评出的好媳妇,敲锣打锣地到媳妇娘家报喜,带动周边群众尊老爱幼,起到了表彰一个、教育一方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支部开展了“月评好人好事”、“季评三十佳”(十佳单位、十佳楼院、十佳标兵)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和光荣榜大力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后进,不断弘扬群众中的真善美。通过树立和宣传一大批身边的可亲可学的好典型,逐步形成了“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的竹林精神,培养了竹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孝老敬亲”活动,大大提高了竹林居民的整体素质,树立了社会文明新风尚。30年来,竹林镇评选出“十好”标兵8200人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好媳妇”标兵162人次,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党风、政风的转变,带了民风、家风的转变,以评选“十好”为载体,找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形式。竹林镇三次蝉联全国文明镇,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多次荣获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竹林把“三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法宝,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党员干部的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具体实践中得到提高。竹林在实现小康以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业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1994年,实现撤村建镇,1995年起,竹林以迎接”入世“为契机,对内提高素质,对外再树形象,太龙药业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他们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创部优产品2个,制药行业全部通过GMP认证,5个企业的产品通过了ISO9002认证。全镇现有工商企业上千家,涌现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10余家,多家企业与500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竹林景区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在社会发展中,竹林重视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城镇建设中被列为全省110家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十四家之一,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园林城镇,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联合国“全球百佳”人居环境范例奖,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成了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生活居住、文化旅游区等4个园区。兴建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修建了镇区道路,开发了近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楼,同时免除了群众的各项统筹和提留,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竹林的各项工作都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威信。

四、思考与建议

(一)“三评”是一种有效自律监督机制。竹林党员“三评”活动,达到了自律和他律,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统一。党组织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始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靠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靠经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措施,竹林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民主监督的威力,因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民主监督制度。竹林“三评”一改上考下为下评上,少数人说了算为多数人说了算,单项考核为全方位综合考核,成为竹林创造出的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实行有效民主监督的最佳新载体。

(二)“三评”是一种崭新考核评价机制。在评议过程中,竹林把发言权、评价权、考核权大胆交给居民群众,交给普通党员,体现了民主和以人为本原则,形成了对下负责,接受监督的考核评价新体系,做到了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达到了上级与群众都满意。通过开展“三评”活动,党员受到了教育,经受了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涤除了思想尘埃;党组织加强了执政能力,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群众也提高了素质,养成了关心集体、关爱党员、关注竹林发展的好习惯。通过评学习、评思想、评工作、评纪律、评作风、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均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拼命工作,忘我奉献,一心带领群众致富越小康,全力推动竹林再创新辉煌。

(三)“三评”是一种和谐沟通协商机制。竹林党员“三评”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和谐沟通协商新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评议,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群众情绪,解决了矛盾问题,老百姓气就顺了。他们一心跟党走,相信党、拥护党。听党的话,响应党的号召。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协商,促进了人际关系,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和谐融洽,互相学习,双向交流,实现了共赢,有利于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人相互尊重,彼此促进,人人又都关心集体,爱党忧党,心系竹林发展,沟通协商,开辟了新天地,开阔了新视野,开创了新局面,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了“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三评”评出了团结、评出了干劲、评出了和谐、评出了发展。

(四)“三评”是一种科学教育导向机制。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完善,竹林的党员“三评”活动日趋科学、规范。它是一种实实在在、扎实有效的教育导向机制。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广泛调查研究,科学总结而提炼出来的,它选准了载体,通过制订《文明公约》,总结“竹林精神”,开展“三评”、“十好”、“月评十件好人好事”等形式,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了安定团结,干事创业的局面,一个人观念的转变,信仰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三评活动建立了一种长效、科学的教育导向机制,常抓不懈,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了竹林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长远发展。

制度化、规范化的竹林“三评”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全体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持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竹林“三评”活动,构筑起有效管用的监督网。这其中,既有个人对个人的监督,又有个人对组织的监督,也有组织对组织的监督,既有党内监督,更有群众监督。通过行之有效的“三评”活动,评出了方向,评出了团结,评出了干劲、评出了希望,评出了欣欣向荣的新竹林。基层党组织有了干好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事事成表率,当标杆,做旗帜,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有了一面闪光的镜子,大家思改革、想开放,谋发展,永创新,保稳定,竹林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30多年来自下而上的民主评议活动,在竹林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竹林“三评”活动是一种好载体、好办法、好形式,通过富有成效的监督,促进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推动了整个事业前进。可以这样说:办法来自基层,经验出自群众。“三评”活动作为竹林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党建活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在当前,在全国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军的伟大征程中,竹林“三评”活动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无可争辩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