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频道|党建数据库
首页 > 正文

武汉市黄陂区:“书记直通车”——夯实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15: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的基石与基础,也是党的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黄陂区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转型升级中,结合区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实践载体,坚持和完善“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在夯实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推动发展上探索出新的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一、现实背景

黄陂位于武汉北部、滨临长江,是全市版图面积最大的新型城区,有国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19个街乡镇场,670个村(社区)党组织,党员5.3万人。黄陂区在全面推进区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地位重要、作用重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改进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已是势在必行。

1、是推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黄陂是武汉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城区,不仅承担着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还肩负着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能否把党的各项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惠及到广大群众,不仅需要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作风去推进落实,更需要最基层的党组织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的精神,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凝聚科学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完成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2、是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紧迫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给各级党组织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带来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里人”、“种田人”变成“农民工”,联系和服务的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好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却减少了,干部作风状况与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央的精神,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和方法,把党联系群众的“传家宝”真正传下去、传承好。

3、是解决基层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正处在经济发展高增长期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大量沉积在基层,如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农业资源闲置问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迁村腾地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服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基层党组织很难解决的,客观上需要各级党委整合各个方面的领导力量与部门、社会资源,帮助基层共同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

4、是落实管党履责要求的政治考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委和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责任,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在推进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处理好党建与发展的关系,重经济轻党建的问题客观存在,致使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带头人队伍素质偏低、基层干部队伍后备不足、党员队员青黄不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困难、党建经费保障不力、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务必会影响到党在基层的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

二、作法特色

黄陂区积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制定和实施了“书记直通车”活动方案,创新了夯实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实现上下无缝对接,工作一步到位,民情准确把握,决策有的放矢的良好工作局面。其作法特点主要是:

1、在责任主体上凸显“书记”,探索“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黄陂区打破传统的分级负责,上下阻隔的工作格局,建立区、街(部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联动”的“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突出“书记抓”,使区、街两级书记联系直达基层,工作抓到基层。区委书记带头与全区53个村(社区)书记实行直通车联系。突出“抓书记”,适时扩大和延伸责任主体范围,全区全体区级领导和街乡镇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让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党建“责任田”,构建了党组织书记管党履责的责任体系。

2、在活动方式上实行“双联”,探索“全方位、广覆盖”的长效机制。黄陂区把“书记直通车”机制融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中,建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村(社区)和联系群众的“双联”制度,实行“1+5”的联系方式,即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基层组织一定三年不变,不因领导职务和岗位的调整而变更,重点联系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农民工和特殊群体等5类对象。同时以领导干部“双联”活动,促进村(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把党联系群众的政治责任挑在每个党员肩上,把党组织的服务惠及到每个群众身上,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3、在角色定位上担当“八员”,探索“强基础、促发展”的作用方式。黄陂区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主动担当起基层党建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致富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湾环境督导员、乡风文风引导员、村情民意调查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八大员”角色,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搞建设,推动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服务基层组织与服务党员群众的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缓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

4、在问题导向上突出“整改”,探索“破难题、解民忧”的实现路径。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黄陂区设立“书记直通车”服务热线和电子信箱,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处理系统,定期收集和梳理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并把整改贯穿到活动始终,规范了各类问题处理和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于局部或带个性的问题,由联系街乡镇的区级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的“书记直通车”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对于带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由区委书记主持召开“书记直通车”联席会议,逐项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针对群众反映较集中的突出问题,区委采取分类处理的方式,通过党代表提案和人大、政协议提案的方式分别集中限时办理。同时,要求各区直部门延伸职能,服务下沉,整合资源,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5、在监督管理上注重“双评”,探索“履职责、践承诺”的考核办法。黄陂区对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提出了“六个一”工作要求和“六不准”工作纪律,即每周至少与村(社区)进行一次电话联系,每月至少到联系村(社区)作一次调研,每季度至少到联系户做一次家访,每年帮助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至少1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新增收至少1万元,每人至少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要求领导干部一律轻车简从,俭朴进村,不准有街乡镇干部陪同,不准增加基层负担,不准搞形式主义,不准公款吃喝接待,不准搞迎来送往,不准收受土特产等礼品等。区委为每个领导干部印发了民情日志,加强日常监督,把“书记直通车”活动纳入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工程,实行“一诺双评”,每半年度进行一次履职承诺和实事登记,每年进行一次组织考评和村(社区)党员群众测评,并对“双联”活动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将考核结果录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考核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初步成效

黄陂区推进“书记直通车”活动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所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实实在在,影响深远。

1、从结构上提升基层带头人能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典型选育、能人回归、大学生村官培养“四大工程”,全区高中以上学历达560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达176人,609个村实现能人回归任第一书记和发展顾问全覆盖。黄陂区全额落实了村(社区)干部的报酬待遇以及党建工作经费,在职村(社区)干部全员办理了乡村干部责任保险。每年开展双十佳评选,培养和宣传身边的典型,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激发基层带头人的内在动力。

2、从整体上创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夯实了党执政的根基。区财政直接投入近8000多万元,各级领导干部帮助基层筹措资金,全区共整合各类资金近3亿元,按“功能用房+活动广场”模式,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600多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改扩建任务,村(社区)功能用房面积平均达到500㎡以上,活动广场面积平均达到1000㎡,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条件改善、能力提升、工作规范,农村医务、邮政三农、居家养老、文化服务、便民代办等30多项功能全部整合到村(社区)服务中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要素,各项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既满足和方便了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又极大地鼓舞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信心,夯实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3、从需求上化解基层解决不了的难题,树立了党组织的威信。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最急需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帮助基层解决基层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区委每年从基层组织汇集的3000多条意见中,梳理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十大突出问题,作为区党代表提案、区政府“十件实事”和“书记直通车”联席会议办理的重点,分项分期重点解决。农村电网电压改造,村湾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幼儿园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去年以来,全区驻村干部共为基层解决带局部性和个性的问题达2100余件。

4、从行动上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黄陂区“书记直通车”机制,固化了各级干部转作风、接地气、访民情、办实事的行为自觉,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拉近了,群众主动向干部吐真言、讲实情、出主意的多了,普遍感受到“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去年以来,区、街、村三级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达1万多件,集中为群众代办事项达6300余件。该区还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两名村干部在服务群众的途中因公殉职,其中,六指街建设村原党支部书记刘义新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在省、市主流媒体连续报道,省、市、区委分别追授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从效能上增强决策执行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黄陂区把“书记直通车”作为统筹推进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的能力。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率先担当起宣讲员,凝聚全区群众加快发展、投身建设的正能量。为了支持国家天河机场三期工程,一批区、街领导干部全天候驻扎在项目区,耐心细致地做拆迁户工作,争取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建设,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倍增计划、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旅游产业等事关黄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融入到“书记直通车”活动载体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四、经验启示

黄陂区“书记直通车”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上,还是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上,都积累了成功经验。

第一,书记管党履责是关键所在。管党履责是书记的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责任,亲自倡导了“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同时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各级党组织领导成员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使管党履责成为每一个执政党成员的政治共识和政治自觉,也使区、街、村三级党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战斗集体,全区上下“重基层、强基础”形成强气场。

第二,制度设计是根本之策。坚持党要管党,制度建设是根本。黄陂区结合实际,上位思考,科学谋划,把“书记直通车”作为管党履责的常态化工作制度,作为“书记抓、抓书记”的实现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和坚持,成为全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和特色品牌,体现出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工作品质和执着追求。

第三,统筹融合是基本路径。黄陂区“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成功地探索出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五大建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的新路径,既改进了领导方法和干部作风,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又有力地推进了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不折不扣的落实,同时还有效地实现了领导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在基层的整合,使党的工作在各行业、各领域凝聚了正能量,催生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服务转型是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表现出执政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黄陂区创新“书记直通车”机制,重点加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配置与能力提升,自上而下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联系群众制度,重点加强对“五类”特殊群体的联系和帮扶,致力于解决基层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赢得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对经济建设的支持。